• 40阅读
  • 0回复

踏实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0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踏实篇
白夜
人走路,步步要脚踏实地,不能凌空躐等,才会前进。力学三条原理中就有一条说,作用与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走路,作用于实地上,才能借助于反作用的力量前进。如果落了空,是走不起来的。
我到了花县,同县委的几个负责同志谈了话,了解了情况,对这个普通的生活常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走路,是要学的。俗话说,“先学爬,再学走。”领导农业生产,也是要学的。农民有了几千年的分散的个体生产经验,这些经验有许多是有用的。但是,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是人民公社的集体化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新的事业。我们必须从做中学,一步一步前进。在学中,会不会步步走得很好呢?那也不可能。谁曾看见过小孩子学走路不跌跤呢?当然,我们不是小孩子,已经是成熟了的有斗争历史的干部。但是,对于新的事物来说,我们仍然应当如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永远做一个小学生。花县在过去领导生产中,不是没有缺点的。1956年,县里不分别不同情况,命令全县群众在某一天前割完麦子,好栽水稻,结果对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次“割麦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但是,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教训,而在于是否接受这个教训。花县正是很好地接受了教训,踏踏实实,就把生产搞好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毛泽东同志说,“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花县没有在失败面前低头,而是努力变失败为胜利,不正是遵循毛泽东同志教导的结果吗?
领导农业生产,既然如走路一样要踏实,那末,怎样才能踏实呢?我们从学步中得到的第一个经验,就是要看到路面,看路前面有没有坑?有没有塘?看清楚了,脚步下去,才能落实。俗话说,“饭休不嚼便咽,路休不看便走。”就是这个意思。花县在领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是把路看清楚了再走的。比如说,走密植这条路吧!他们看清了土质、劳力、耕作技术、品种、肥料等等情况,胸中有数,早稻就插密一些,晚稻就插疏一些,瘦田插密一些,肥田插疏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区插密一些,人少地多地区插疏一些。这就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每章一格。这样,走路就不仅脚跟落实,而且脚心落实,脚尖也落实;不仅左脚落实,右脚也落实;不仅一步落实,而且步步落实。这样,哪里能走不快呢?如果两脚走路,两眼望天,一个不落实,就会栽个筋斗,那又怎么能走得快呢?所以,必须面向实际,看清楚路上有什么东西,才好“车行车路,马行马道”。
假如你在严冬走路,碰到一条大河,河上结了冰,你过河的时候,一定会用脚先在冰上试试,看能不能走?冰上裂不裂缝?如果冰能称得住人,你就走过去了。如果冰上称不住人,那也好,可以重打主意。领导农业生产,虽然比不上走冰,可是,作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干部,要时时刻刻有“如履薄冰”的思想。“不怕千日密,只怕一事疏。”在这里,如欲弄巧,徒然成拙而已。花县各级干部在1958年开始种试验田,一直坚持了下来。1960年,全县一万六千多干部种了一万多亩试验田。不仅县委书记有试验田,公社也有试验田,生产队也有试验田。他们得到一条很好的经验,即在大田推广先进措施,必须在经过试验证明确能增产的基础上来进行,如不经反复试验而贸然推广,一旦失败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小面积的试验要大胆进行,为了寻找经验,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失,成功和失败都是有价值的。这真是至理名言,可以书于农业生产工作者的座右,学而时习之,铭之于心。花县这样做了,就年年多收粮食。还有比这个事实更雄辩的吗?
看清了路才走,踏踏实实,可以一路平安。但是,也不能光是“龙行旧路”。我们曾经走过了一条路,这条路固然好走,可是比较起来,还有更好的路,那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路?或者条件变化了,原来好走的路,变成了不好走的路,原来走还踏实,现在却不踏实了,也就不能再走。孙子兵法中有一章,叫做《九变篇》。他讲了“九变”以后慨叹道,“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唐杜佑注《九变篇》说,“九事之变,皆临时制宜,不由常道,故言变也。”如果不通于变,那就成了经验主义。花县在领导农业生产的道路上,正是能通于变,不由常道。过去这里是,“有穷山,周遭五百余里。”水旱无常。人们过去的生产过程是,早造稻清明前播种,插秧一直插到立夏、小满,晚造稻一直插到白露、秋分。现在全县基本上水利化了,生产过程也就变了。早造稻在清明后几天就插完秧,一部分单造田也提前到夏至后就插秧,晚造稻在立秋前便可插完。于是,早造稻避过了“芒种虫”和“龙舟水”,晚造稻避过了“秋风虫”和“寒露风”。可以见得,不仅要一次踏实,而且要次次踏实。不断观风色,察时变,步步找个落实的支点,才能把农业生产真正闹成个“实地风光”,出现农民所说的“天变、地变、人变”。
走路要踏实,要低头看路,四面察情,可是,还要看看指路灯。我们的指路灯是什么?就是党的政策。有的同志作风的确踏踏实实,真是“一步一个脚印”。怎样把菜种好呀,怎样养猪呀,找到了领导生产的一些非常宝贵的办法。这是好的。但是,如果看不清政策的指路明灯,就有可能走弯路或走岔路。几年来,花县一直是比较坚决地贯彻了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使人民公社得到了不断的健全和巩固,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积极性,推动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里令人想到所谓踏实,不仅是对基层来说,领导要踏实;而且对党的政策来说,在贯彻时也要踏实。尤有进者,只有把党的政策踏踏实实地贯彻下去,才能踏踏实实地领导群众前进。党的政策就是从实地的基础上集中起来的,一定要放到实地的基础上去,使之起作用。花县的事实,非常有说服力地使人们承认这一点。
路,是人走出来的。前途无量,我们还要走更远的路。在路上踏踏实实地走,一定能很好地前进。花县踏踏实实地走路,粮囤一年比一年大,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提供给国家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这个事实,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也给了人们坚定的信心,给了人们前进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