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名牌货”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0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名牌货”的启示
董善元
最近,在报纸上读到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北京正在努力生产名牌小农具。“白虎涧”的犁铧,“双枣花”的锄板,“疙瘩王”的刮铲,“八里庄”的镰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广大农民秣马厉兵提前为春耕备战之际,及时地以“宝刀遗壮士”,真是一件极好的措施。
这条消息说:“根据昌平镇一个商店的统计:增添名牌货以前,小农具的平均月销量是三百六十件;增添名牌货以后,月销量增加到一千七百三十件。”多么鲜明动人的对比。我们除了从这里看到农民空前高涨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受到鼓舞之外,还可以从“名牌”上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名牌”不是偶然得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实至名归”,每一件名牌货都是集中了生产者的聪明、才智、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感所凝成的结晶。它总是以自己的独特长处,经过了广大群众的反复检验,受到群众的公认和热爱而获得崇高的信誉。有的名牌货,除了有“大名”还有“别名”,比如白虎涧的犁铧,就被农民叫做“碰倒山”,多么形象的称呼!
“名牌”是同类产品的标兵。人们常说“没有高山不显平地”,往往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厂、有的人就生产出名牌货。
“名牌”是青春永驻的。它总是由次到好,由好到精,不断创造,不断发展,而且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在这个意义上说来,争名牌也就是争上游。
名牌货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十分需要的。今天,我们的工业生产战线上都具备着生产名牌货的无比优越的条件。北京努力生产名牌小农具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它既是优良传统的发扬,更是新生事物的茁长,值得大大提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