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上海广播器材一分厂党支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 党和群众血肉相连 生产样样出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1
第3版()
专栏:

上海广播器材一分厂党支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
党和群众血肉相连 生产样样出色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广播器材厂一分厂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去年虽然产品变化大、劳动力减少,仍旧提前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产品出厂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成本比前年降低4%,品种增加了十五个,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全厂主要的工种,已由分散的手工操作,组成了三条机械操作的流水线。厂里共青团、劳动保护、经济核算等工作,都被评为总厂的红旗单位。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走在前头做在前头
这个厂的工人反映:我们厂的工作所以搞得好,首先因为党支部领导得好。做什么事情领导干部总是走在前头,做在前头。
事实确是这样。去年6月,动力车间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产效率成倍增长。但是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木屑增加,都落在工人的头发、衣裳上,时间一长,工人就像雪人一样。有些人把这个车间称作“白毛女”车间。支部书记黄三昌听到这个反映后,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这个问题。支委会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技术革命能否巩固提高和关心群众疾苦的大问题,决定要把“白毛女”车间迅速改造成为一个无木屑的车间。
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挖通一条阴沟,装置吸尘设备。支部书记等领导干部带着全厂一百三十多人挖阴沟。沟越挖越深,水越涌越多,工作遇到了困难。支部委员们在沟前开了个会,当机立断,一面借抽水机,一面继续挖下去。支部一决定,黄三昌带头跳下了大水沟,很快就把管子埋好了,吸尘设备也装好了,终于使“大雪纷飞”的“白毛女”车间,变成了清清爽爽的无木屑车间。
共产党员站在困难的最前列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这是这个厂的工人给党员下的结论。
去年7月24日下午,广播喇叭一遍又一遍地传达党支部的通知:今天晚上有台风侵袭,请住屋条件较差的同志,放工后早些回去安排……。
这个时候,党支部开着紧急会议,研究漆工车间整理组的房屋问题。
因为生产发展快,漆工车间整理组暂时是在一间竹结构房子里生产的。天长日久,竹头蛀坏了,屋顶倾斜,本来就决定在完成7月份的生产任务后重新翻造,不料在这个时候遇上了台风。经过讨论,支部决定,国家计划要完成,安全也一定要保证,立即想一切办法临时进行房屋加固工作。
“但是万一房子塌下来呢?……”支部副书记周银宝说出了最大的顾虑。
“最困难的工作应该让党员来担任,最危险的地方应该由我们党员去。我提议把群众调到安全的地方,把我们年纪轻的、行动灵活的共产党员调进去!”支部书记黄三昌提出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放工的时候,风势越来越大了,全体共产党员都在厂的四周巡逻,填高的填高,通沟的通沟。党支部忙着准备安全帽、绳子、木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把漆工车间整理组断裂的梁柱,作了三次加固工作。党支部还在食堂里准备了个临时宿舍,让没有回家的党团员住在厂里,以便万一出事时起来救护。
在被风吹得“吱吱”发响的竹房下面,整理组组长、共产党员竺丁林催促着小组里的同伴说:“台风就要来了,你们快到安全的地方去。”
“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工人们奇怪地问。
“这里可能有危险,让党员……”
“党员不怕危险,我们也不怕危险,我不走……”老工人范福寿首先摆手摇头地说。
整理小组的工人看到党员奋不顾身的行动,都说:党员不走,我们也不走,有党在我们旁边,我们什么都不怕!
结果是党员来了,群众也不肯走,党员和群众团结在一起,与台风搏斗。
终于,生产没有受台风的影响:7月份的生产任务提前一天超额完成,全厂没有碰伤一个人,也没有损坏一只产品。
“几个人的力量哪有几百个人的力量大”
“一个人想的哪有几个人想的好,几个人的力量哪有几百、几千个人的力量大。”这是这个厂党支部领导干部常说的话。长时间来,党支部养成了一个习惯:遇事和群众商量。不管是制订生产计划、开展技术革命,还是突击临时接到的任务,他们总要把工作任务、形势、情况,一起告诉群众,并且深入小组同职工具体商量。这样就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完成。
去年9月初,为了庆祝国庆的需要,他们接到制造九台四用落地收音机的木壳的任务。这种收音机木壳,厂里从未做过。就以普通的收音机木壳来说,木料干燥得三天到五天,木工制造得十天,油漆至少也得十天。但是现在却要求在二十天内交货,因此党支部书记和厂长开始都有点耽心。但他们认为,任务虽然十分艰巨,只要同大家商量,一定会有办法。于是他们深入车间,把参加这项工作的工人召集在一起,把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告诉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职工群众当场就提出很多克服困难的建议。结果,只用了十五天就完成了任务,并且还主动把上级分配给兄弟厂做的装配工作接了过来。
上下一条心一股劲
这个支部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站在群众之中,注意从思想、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关怀群众。他们经常想到:工人群众工作得怎样,有什么困难,吃好了没有,睡好了没有。有一次,工人黄松臣烦恼地咕噜了几句“要啥没啥”。党员季忠望一听,知道他一定是碰到什么困难了,马上走过去问长问短。原来黄松臣想搞个砂皮机,没有工具,也没有机器的地轴。季忠望马上和其他工人商量,一会儿老虎钳、锯子都送来了,地轴问题也在兄弟厂的帮助下解决了。黄松臣非常感动,很快就制造出一台能刨开关、脚子、前门架子的三用机。
这个厂的党支部对待群众的疾苦,就像对待自己的疾苦一样。全体党员和干部都要经常到职工家里去访问。半年多来,他们用这个办法了解了很多情况,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
这个支部特别注意从思想政治上提高群众的觉悟。他们针对厂里成年、老年工人多的特点,时常通过回忆对比,使大家经常记着在旧社会里的痛苦生活,并且以此教育青年工人和艺徒,使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他们还坚持上政治课的制度。有时集体去看电影,就组织工人漫谈讨论,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
由于干部和党员像关心亲人一样地关心群众,群众也像关心亲人一样地关心干部和党员,党和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职工们一有思想问题、生产问题、家庭问题,就找党员和干部谈心。全厂出现了一个“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劲”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