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责任感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1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责任感问题”
陈林
北京《前线》半月刊最近一期发表了全国闻名的机车旗帜“毛泽东号”十五年来的光辉业绩。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业绩啊!一台被日本人破坏了的旧型的死车,在中国工人阶级手里不但变成了活车,而且做出了这样出色的成绩!它在革命战争时期完成了极其艰巨的军运任务,敌机的轰炸扫射没有征服了它。革命胜利以后,它又像身经百战的转业革命军人一样,全力投入了支援祖国建设的运输战线,完成了巨大的任务。多拉和快跑的要求是矛盾的,但它把二者统一了起来:既拉得多,又跑得快。多拉快跑和安全省煤的要求也是矛盾的;但也在这里统一了起来:既能多拉快跑,又能多年安全走行,现在已达一百二十多万公里,并且节省用煤达到二千八百多吨的庞大数量。1959年国家拨来了最新的“建设型”机车,“毛泽东号”的性能相形之下显著地落后了。但是大家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斗志。他们把自己的老机车和新机车仔细比较、研究,找出了自己落后的原因,然后和技术人员一道,抓住关键问题,作了一百零八项技术改造,形成了水、油、煤三条自动线,把从前已经由二千二百五十吨提高到二千七百吨的牵引力,进一步提高到三千二百吨;技术速度也由四十六公里提高到五十六公里。这样,“毛泽东号”在修复以后的第十五个年头,在经历过无数的艰苦战斗之后,竟又变成了现代化的机车,性能甚至超过了“建设型”新机车。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这种光辉业绩的出现,是和“毛泽东号”的同志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胆略以及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分不开的。他们像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那样,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藐视困难,认定任何困难都不能挡住工人阶级前进的道路。在别人觉得无法超轴多拉的时候,他们带头试行超轴多拉;在别人不敢加大车速的时候,他们带头试行加速;在别人认为无法克服的一切困难面前,他们挺身出来想办法克服困难。就像在支援革命战争的时候一样,哪条线有敌机轰炸,行车危险,他们就自动担任哪条线上的军运。
但是,这种革命战士的勇敢只是他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前提。在真正和困难作战的时候,仅仅依靠这种勇敢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战斗要求他们在每一步行动上进行丝毫不苟的认真研究和准备,充分地挖掘一切潜力,利用一切可能性,而又保证安全,不出事故。为了提高行车速度,他们要研究沿途每一个道岔,每一座桥梁,每一个上坡、下坡及其坡度,每一段曲线,精确地规定最适当的加速点,减速点,停车点,并熟记这一切。还要根据临时性的顺风、逆风等因素,一分一秒地计算时间。为了保证开车时水满汽足,起车快,他们研究出用大块煤把火底打好,汽缸预先加好热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保证安全的问题也是一样。为了安全,“毛泽东号”的同志们对机车上任何一点小毛病都不放过。他们始终坚持“停车就检,有活就修,有空就擦”的制度。发现一个小螺丝松了,也必须马上紧好。出勤时更是聚精会神,“如临大敌”,不间断地呼唤应答,防止个别人疲困误事。大风雪大雾来了,则加倍小心:不看准信号决不开车;了望一个信号要三个人都确认了才算数。十五年中,任何一班,一趟,走任何一公里,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用煤方面,他们是一锹锹的算、一两两的算。在人力烧火时,他们研究改进了烧火办法,使每公里可以少添一锹,每一锹还可以少添二两。这样跑一趟车可以省煤三百多公斤。使用加煤机以后,他们又研究出一套巧使加煤机办法,尽量把加煤机控制在最少的转数内,每转一圈可以省煤二斤,跑一趟车可以省二百二十公斤。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结果就省下大量的煤。
很明显,这里起作用的因素不只是战士式的勇猛果敢,而且有科学的精细计算和苦心钻研,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寸的探索。没有点滴的积累,就没有巨大的英雄业绩;没有一分一寸的探索,就不能有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和跃进。这种精神,这种作风,就是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的结合。毛泽东同志经常指示我们在破除迷信的同时要提倡尊重科学,在大胆革命的同时要提倡实事求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要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必须把这些对立的东西在人们的认识中和实践中都真正统一起来了,人们才能有效地变革现实,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更快地前进。
怎样把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勇敢和踏实结合起来呢?这要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具体研究,找出具体的结合办法。这是极其复杂的事情,要在实践的长途中不断地解决,谁也不能够拿一句简单话来解决。但是,“毛泽东号”的第二任司机长郭树德同志有一句话是耐人寻味的。他在回答“怎样创造安全新纪录”的问题时说:“基本问题是一个工人阶级的责任感问题。”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责任感问题的确是最根本的问题。为了行车安全,事前要仔细地检查车的各个部分,一个小螺丝松了也要马上紧好;行车时要“如履薄冰”,事事小心,一丝不苟,这些要求难道还有谁不知道么?问题就在于是不是完全认真地执行,丝毫不打折扣。这里需要最大的耐心和坚韧,在深夜精神十分困倦的时候也能顽强地振作起来,坚决顶住,毫不放松。而这是十分辛苦的,需要进行尖锐的自我斗争。什么人能高度自觉地振作精神,忍受这种辛苦呢?只有那些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工人阶级的责任感,并不只是安全行车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号”的同志们创造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多拉,快跑,省煤,对机车进行技术改造,难道不都是因为他们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看作自己的事业,对“多快好省”的运输具有主人公的高度责任感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所以一看到运输任务繁重心里就放不下,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赶快想办法多拉快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所以一看到多消耗煤就心疼、难过,急切地要想出一切办法来省煤。甚至鸡蛋大一块煤掉到车下也要拣回来。有人说他们省煤多是由于技术高,他们不同意。他们认为“爱煤如金”的思想才是根本问题。为什么爱煤如金呢?因为他们觉得国家的煤就是自己的煤。其实,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主人公的高度责任感,爱煤如金,所以他们能够研究出许多省煤的“技术”。技术问题,归根结底也还是和思想问题分不开的。
工人阶级的高度自觉的责任感,这是一条根。在这条根上可以生长起高大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开出鲜艳的花朵和结下硕大的果实;这就是勇士的大无畏精神和战斗意志,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精确、慎重和刻苦钻研精神,随之而来的是出色的成就。高度自觉的工人要求不停息地前进、发展和提高,要求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他们是脚踏实地的,周密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推行新的定额,新的技术,新的规程制度,他们一定首先努力来研究和创造推行新东西的必备条件,预计各种可能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应付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准备。这样来保证推行中不受和少受损失。就像“毛泽东号”一样,拉得多跑得快而又保证安全。他们极其勇敢顽强,而又非常老实朴素,一是一,二是二,能就能,不能就不能。不能做的,他们决不随意应承,贪图虚名;能够做的,他们一定认真做好,决不敷衍了事。他们能够“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而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也不会“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均见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他们在任何工作中都是积极因素,凡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他们都会自觉地努力去做,而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有一分热,就会主动地发一分光。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是一种“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纪念白求恩》)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责任感的问题可以代替一切问题。事实上,有高度责任感的同志有时候也会做错一两件事情,出一两件事故,因为客观的情况是复杂而且多变的。但是,有了主人公的高度责任感,肯定可以使人们工作做得更多,事故出得更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