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岭南春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1
第8版()
专栏:

岭南春早
杨石
数九寒天的北国风光,早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在祖国的岭南,虽然也薄带寒意,却仍是千山滴翠,百卉争妍。古老的农谚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按照中原气候说的。至于岭南,就是隆冬也一派盎然春意,要藏也是藏不住的啊。
岭南的春天一片新绿,夏天,浓荫蔽日,这固然不用说了,就从秋天说起吧,也分不出这里到底是秋天呀,还是春天?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岭南不能例外。因此虽然去年遇到严重灾害,进入深秋之后,放眼四野,仍然触目尽是盈实景象。晚造水稻是这里的主造,穗大粒实,都弯下了腰,躲在禾叶下面;秋番薯也是主造,成熟的已经在垅面开上一层淡紫的或白色的喇叭花。这时,荔枝收获的季节早已过去,香蕉旺产的季节却正到来。在这个时候,岭南气候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夜晚,星月皎洁,明河在天,白天则云淡风轻,天高日晶。爽朗、空阔。这种秋色是五彩斑斓、赏心悦目的秋色。而且,秋色有香。
岭南的秋季是收获的主要季节,是欢乐的季节。无论是秋色秋香、秋声秋光,都是那么色调明朗,音韵铿锵,闻之有香。被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其气慄冽、其意萧条、其声凄切的秋天肃杀之象是没有的。
不信,你看看秋收时的景象吧!到处是翠玉镶金。一片金黄色的稻子,旁边往往就是一片碧绿的新种的秋杂粮,或者在稻田四周的田塍上出现一条绿带,黄绿相间,分外鲜明,既给人以秋实的感觉,又点缀了春天的生机。你说,这里到底是秋天呢,还是春天?
再往后,秋收已经结束,而大规模的冬种却已开始。这时,秋种番薯已呈墨绿色,冬种蔬菜、小麦和豌豆则刚刚破土而出,嫩绿鹅黄铺盖着大地。在岭南“小五岳”之南(即粤东的揭阳岭、粤中的罗浮山、粤西的云雾山之线以南)的地区,更是生气蓬勃。你可以看见:柑桔丛中,绿里透红,串串果实压弯了枝丫,坠向地面;香蕉园里,硕大的蕉叶一忽儿半遮着蕉弓,一忽儿又甩开阔大的水袖,迎风起舞,绰约蹁跹。至于海南岛,就更不用说了。那里不仅椰子肥,槟榔香,咖啡丹,可可黄,而且迎着和煦的阳光,早已播下了1961年的第一批秧。你说,这里到底是冬天呢,还是春天?
那为什么?为什么岭南春意这么浓,春天来得这么早?是气候变啦?品种改啦?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呢?
是的,今年的春意特别浓,春天来得特别早。自然气候没有变,品种也没有改。但是,去年从北京发出的一阵响彻寰宇的春雷,传到岭南,一直震响到现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就是这一支最强音,在岭南千百万人民的心弦上,引起了共鸣。因此,在去年,春耕才罢就抓紧了夏季杂粮的扩种,夏种之后抓紧了秋季杂粮的扩种,秋收之前又开始提前大规模的冬种。而且去年的冬种和今年的春种连接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楚,也没有必要去分清楚。
六十年代的第二春,是六十年代第一春的延续,而六十年代的春天又是从四十年代最后的一个秋天开始的祖国春天的延续。自从有了那一个春天,人民的心头就一直传播着春讯,荡漾着春意,开放着春花,虽经寒暑,永不雕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