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挖掘本院师资潜力 采取多种多样办法 中山医学院帮助新办医学院培养师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2
第3版()
专栏:

挖掘本院师资潜力 采取多种多样办法
中山医学院帮助新办医学院培养师资
本报讯 广东省中山医学院采取多种多样办法,帮助新办的高等医学院培养师资,取得优良成绩。
在1958年大跃进中,广东省先后增办了七所高等医学院校,师资比较缺乏。当时,作为老校的中山医学院,除了充分发掘院内师资潜力,抽调了三十四名教授、讲师、助教,长期支援这些新办院校外,还作了全面规划,把帮助新办院校培养与提高师资,列入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他们首先根据新办院校迫切需要前期教师的要求,在院中抽调了应届毕业生和四年级学生一百多人,加上新办院校派来的新教师共二百二十六人,分配到前期十个教研组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在这期间,各教研组都指定专人,向这批新教师传授知识。例如如何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如何辅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批新教师,还在中山医学院当“小先生”,进行了一段时期的教学实习。在他们的具体帮助下,这批新教师逐步掌握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使新办院校很快就解决了前期师资问题。以后,中山医学院又采用同样办法,每年陆续为新办院校培养前期或后期的师资。
其次,中山医学院还采取了“用老换新、对口交换”和“派出去、调进来”等办法,帮助新办院校培养和提高师资。“用老换新、对口交换”的办法,就是有计划地抽调一些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授、讲师和高年级助教,和分配给各新办院校做教师的毕业生对换,把这批老教师派到新办院校去教课,把新毕业的师资留下来,边工作,边学习;待新教师的水平提高后,再对调过来。“派出去、调进来”的办法是:派出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经常到新办院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示范性教学,帮助新办院校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同时,还先后接受了新办院校一百多名教师来院进修,边工作边培训。
此外,中山医学院各个教研组,还分别举办各种专业训练班,对新办院校的教师进行专业训练。这些训练班属于研究基础医学的,有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属于研究临床医学和提高医疗技术的,有麻疯、骨科、烧伤等。两年来,参加专业训练班学习的新办医校教师,就有二百四十多人。
新办医学院校的教师,在中山医学院的帮助下,目前绝大部分都已单独开课,不少人还成了教学工作中的骨干。例如,到中山医学院汕头分院工作的助教孙凤林,已经担任了分院病理生理教研组主任。在分院开展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他也起了骨干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