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总统生涯的“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2
第5版()
专栏:

总统生涯的“始”“末”
袁先禄
美国的战斗机带着惨厉刺耳的呼啸声飞行在老挝上空,并且接连不断发射着火箭武器;美国的第七舰队满载弹药停泊在南中国海,并且随时准备投入战争;美国的不少报刊用渴血的声音发出了“一场朝鲜型的战争将在老挝爆发”的不祥叫嚣……。就在这种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艾森豪威尔在临下台前发表的一连串演说和咨文里却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面孔大谈其“正义的和平”,并且恬不知耻地把他在1953年1月20日上台以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说成是他对“和平的贡献”。
这一切是显得多么不调和啊!无怪乎美国《华盛顿邮报》要用嘲笑的笔调写道:使美国在老挝面临一场战争的“就要下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是凭一定结束亚洲的另一场冲突——朝鲜冲突——的保证而上台的,这是对历史的一大讽刺”。
从朝鲜停战上台,到老挝玩火下台,艾森豪威尔总统生涯的“始”“末”,的确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然而不仅如此,人们从这里还可以得到一些颇堪寻味的启示。
美国为什么终于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呢?当然,事实决不如艾森豪威尔所吹嘘的那样,似乎这是他的“功绩”。恰恰相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早在1954年7月写道:“总统对于迫使他不得不接受停止朝鲜战争的时局演变是不愉快的,这种发展标志出美国武装从1812年以来第一次没有能够赢得胜利……。”但是,无论艾森豪威尔愉快也罢,不愉快也罢,在朝鲜战场上,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并肩进行的英勇战斗已经粉碎了“美国军事力量强大无敌”的神话,连五角大楼那些最狂妄的将军也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在从事一场没有获胜希望的战争。正是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侵略者才暂时在朝鲜战场上放下了罪恶的黑手。
因此,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朝鲜停战,所能表明的不是别的,而是美帝国主义的纸老虎原形的开始暴露。用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话来说,这“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过程的一个转折点”。
那末,美国为什么在目前又在老挝玩火,甚至叫嚷要进行一次“朝鲜型的战争”呢?难道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力量对比上,发生了什么有利于帝国主义的变化?当然,事实也是恰恰相反。在艾森豪威尔的任期内,历史的进程是越来越不利于帝国主义的。1957年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来到了!连华尔街著名的策士李普曼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在1960年12月写道:“曾经一度对我们有利的不平衡状况一直在改变着。而在朝鲜战争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57年前后,我们在世界上的相对军事和经济力量剧烈地下降了。在(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中,艾森豪威尔气忿忿地加以否认,但是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尽管如此,为了推行侵略计划,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华盛顿的当权人物是永远也不会忘情于战争的。发动世界大战,由于事关资本主义制度的存亡,在美国“实力地位”破产的情况下,自然不能无所顾虑。于是主张打局部战争的叫嚣就越来越多了。艾森豪威尔在他最后一次的预算咨文里就毫不掩饰地表示,美国“对灵活的现代化的多能军事部队是更加强调了”,目的就是要对局部战争“有充分准备”。华盛顿的宣传家们更是煞费心机地为这种战争加上一个动听的名字——“灌木林火式战争”。而老挝,目前正在被美帝国主义当作纵火的灌木。
因此,艾森豪威尔下台前在老挝玩火,所能表明的不是别的,而是美帝国主义的好战本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莫斯科会议声明》所说的:“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有侵略战争的土壤”;而“侵略和战争的主要力量是美国帝国主义”。
看,艾森豪威尔总统生涯的“始”“末”,对帝国主义说来是多么合乎逻辑啊!尽管日趋没落,仍要垂死挣扎;“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艾森豪威尔难道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