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气功的要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2
第6版()
专栏:祝你健康

气功的要领
东风
气功这门学问的渊源是很早的。它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曾有这样的记载:“肾有久病者……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这里所述的治病方法,就是现代气功的前身。历代的医学家对于气功都有一些研究。唐代的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一书中,也曾写道:“和神导气之道……闭气于胸膈中……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这也是练功的记载,已和现代气功相同了。
气功的种类甚多,各家的练法也不尽相同,尽管有千变万化的练功方法,但是,其要领却不外乎采取正确姿式、控制思想和调整呼吸运动这三方面。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窥见气功的科学道理。
练气功时的姿式,主要有卧式、坐式、站式;它是根据病人身体的强弱,熟练的程度来决定的。采取适宜的姿式,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或仅仅某一小部分肌肉处在紧张状态,在大脑皮质里只形成一个单一的兴奋灶,大脑其余的部分,于是都处在抑制状态下,而抑制则是大脑的休息状态,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全身肌肉放松,使身体消耗能量减至最低限度,也就是讲究一个“松”字。
控制思想是练气功的中心环节。在这里,要求病人发挥最充分的主观能动性,使大脑皮质处在“入静”的状态,摒除一切杂念,也就是讲究一个“静”字。根据唯物主义者的认识,人的思想,也就是大脑的活动,是决定于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事物,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思想、大脑皮质的活动又反过来影响人体器官的生理活动,有很大一部分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等,都和大脑皮质活动功能失常有关,因而使得器官抵抗力减低,功能异常,病态的器官又反过来影响大脑的活动,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病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大脑“入静”,这就是使大脑处在保护性的抑制状态,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这就是从主观影响客观的规律,也是矛盾的统一体。它的结果,是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抵抗力逐渐加强,修补和恢复过程迅速完成。对练功人检查的结果,发现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了,这就是为什么气功能在短期内治好很多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为了帮助大脑“入静”,练功人把思想集中在身体的某一点,例如集中在脐下的部位(这里叫“丹田”),这在气功中就叫“意守丹田”,意守的部位,可随练功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如意守大足趾等。
调整呼吸运动,使得身体内部起了不少的生理改变。呼吸的方式,有的是静息呼吸,一切顺乎自然,一呼一吸,毫不介意;有的采取逆呼吸;但主要都是运用腹式呼吸。在腹式呼吸中,横膈膜的运动幅度,较正常人大三、四倍,而呼吸次数减少至4—5次,但由于呼吸运动做到又深、又长、又慢、又细,气体的交换反而变得很充分,再加上身体对氧气的消耗减少,所以氧气并不觉得欠缺。由于肺部的极端扩大,横膈膜下降,使得腹部压力也有很大的改变。肺部扩大时,胸内负压力变高,使得身体各部回流入心的血液加多加快,有利于改善循环,腹部一起一伏,对腹内各器官是一种按摩,使得肠胃循环变好,消化力加强,肠胃蠕动增加,便秘情况改善;平时在腹内储存的相当大量的血液,也大部被压出,加入循环;肝、肾、盆腔的循环同样也变好起来,这一系列由于呼吸运动的改变,就像对腹部各器官施行按摩一样,对练功人有很大的益处。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把气功应用来治病、强身,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据现在所知,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胃下垂、肺结核、关节炎、盆腔炎、便秘、肝炎,等等,在应用了这种疗法为主、配合其他各种疗法治疗后,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