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从借书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3
第4版()
专栏:

从借书谈起
邓拓
许多人都有借书的经验。为了研究某个问题,到处去借参考书,赶紧看,赶紧抄,这在近几年的大跃进中是很常见的事情。我见过不少借书的人,如饥如渴地要求很快掌握某种知识,以便对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所贡献。这样的借书人,我以为是值得尊敬的有志气的人。
历史上知名的人士,当他们未成名以前,往往到处借书,刻苦用功。宋代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为什么古人会这样“惟恐不及”地抄书读书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没有书,而书是从别人手里借来的。这个道理在清代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中讲得最清楚。你看那些吝啬的藏书家,死不肯把书借给穷苦的读书人,多么叫人生气;而古时学者要积累一些知识,又是多么艰难啊!
我们现在读书是容易多了。我们也还需要借书,特别是在目前纸张生产不足、书刊印数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但是我们借书也容易多了。袁枚的文章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意义,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真理:占有得多不等于利用得多。事实往往相反,许多几乎一无所有的人常是用心最勤的人。尽管我们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在人们面前展开着广泛的成功的机会,但是这决没有降低个人的努力的意义,而只是保证个人的努力适合于社会的需要,得到集体的支持,而不至走上脱离群众的歧途。努力的条件一般是好了,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差别还是有的。胜利定然是属于那些条件优越的人吗?困难一定会把有志者压倒吗?不!为了优越的条件而自满,而骄傲,最终只能引导到失败。胜利是永远属于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但不低头,反而发愤图强的人们的。袁枚的这篇短文,说的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也可以帮助我们深省,帮助我们鞭策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