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金凤山改犁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5
第2版()
专栏:湖北通讯

金凤山改犁记
陈裕荣
凌晨,冷得出奇。周围还是一片漆黑,樊城汽车站货运室门外,一个人浴着北风,紧靠着一张犁杖坐在那儿。
“这个人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当车站站长打开车场上的路灯,近前一看,“啊!原来是你呀!”这人叫金凤山,是襄阳专区通用机械厂的老工人、全省工业支援农业的红旗手。
“金师傅,这么冷的天,要到哪里去?”站长得到对方去随县的答复以后,就邀请客人说:“开车时间还早,到屋里暖和暖和吧!”
客人进了屋,站长又问了一句:“带张犁干嘛?”于是两个人攀谈起来了。
原来在去年11月上旬,金凤山参加了全省热爱农村建设农村报告团回厂以后,就着手改良深耕犁。一个多月来,他和几个工人跑遍了襄樊市的郊区,请党委提意见,请农民提意见。这种深耕犁经过反复修改,虽说一次比一次好,基本上达到了耕得深、拉力轻、平稳、坚固的要求,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一个是犁到六寸深就有点厥兜(铧尖向下钻,犁底向上翘);一个是只适用于沙土熟地的襄樊市郊区。于是在襄阳地委的指示下,现在他又到既有平原又有山地的随县去试验了。
车到随县厉山镇,金凤山就下了车,住在厉山公社的农具厂里。
第二天吃过早饭,他和厉山公社农具厂的农具改革能手徐开玉、龚维榜一起到丰富生产队找试犁的。丰富生产队岗地多,岗上种满了小麦、豌豆,只见一片翠绿,不见一块空地,他们找了大半天,找不到一块合意的。天快黑的时候,在岗顶上找到了一口干塘,塘底龟裂,这是那种“落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的粘黄土,已经干得像石头一样。通常犁杖最怕犁这种地。金凤山看了看这口干塘以后,高兴地说:“就在这儿试吧!”
龚维榜笑着说:“金师傅真有意思,试犁试到塘底下来了。”
试犁的时候,老农黄天银扶犁。开始犁四、五寸深,走得很平稳。可是犁到六寸深的时候,老毛病又来了:铧尖往下钻,犁底往上翘。
“厥兜”,这是深耕犁没有解决的一个老问题。金凤山听公社同志们说过:六十岁的老农黄天银从十四岁起就掌犁,有些不好使的犁,经他一整就好了。于是金凤山就走到黄天银的面前,谦和地问:“老伯,像这样的犁怎么整法?”
黄天银说:“旧式犁的底是木的,要是厥兜,把簧(即犁底中间的垂直间隙)改大点就好了。这个犁的犁底是铁的,不晓得怎么整。”
党支部书记王光成也是个有经验的掌犁手,他用手把犁簧量了一量说:“旧式犁的簧要是放得下三个指头,就不厥兜,你这个簧只放得下两个指头,大一点就好了。”金凤山又转问徐开玉:“你看这是什么道理?”
徐开玉是1957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农具厂的。参加生产以来,听党的话,深入农村改革农具,改革的深耕犁曾被评为全县的“状元犁”。他说:
“簧改大点,是有道理,一来加强了后面的座力,二来使犁底更抓土,就不会厥兜。”
当天晚上,金凤山就把簧由十四公厘改为十六公厘。第二天再拿到原地一试,果然不厥兜了。黄天银说:“这就好了。”金凤山说:“这得感谢你们,你们帮助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在回公社农具厂的路上,金凤山和徐开玉一边走一边谈着犁的事。路边有一个农民在犁地。徐开玉说:
“这个人叫黄启发,他用的那张犁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金凤山听了,心想,这张犁他一定是用得很顺手才这样爱惜的。停下来一问,才知道这就是徐开玉改革的“状元犁”。金凤山仔细观察了一番,就提议说:“明天试犁,把你的‘状元犁’也带去一起试,好学习你的长处。”
县机械厂听说金凤山在厉山试犁,这天也叫一个工人把自己厂做的犁背了一张来参加试验。
三张犁一起拿到地里试验。徐开玉的犁深、轻、平、稳,但翻土不好;县机械厂的犁翻土最好,金凤山的犁翻土也很利落,比一般的犁好得多。他们把三张犁一比较,原来县机械厂的犁颈的坡度前大后小,徐开玉的前小后大,金凤山的犁前后一般大,于是断定犁颈的坡度要前大后小,翻土才好,因为前面坡度大取土利落,后面坡度小把土一挡,就翻转过来了。三张犁的制作人根据这个道理,改了犁颈,再一试,果然翻土好一些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