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下班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5
第2版()
专栏:

下班以后
在首都,每当下班之后,许多工厂的宿舍、俱乐部、图书室,到处都可以看到职工们在生产劳动之后,过着生动活泼、丰富、高尚的生活。下面是工人们的几个生活片断。
精读毛主席著作
“风也并不可怕,你怕它,它也不会不刮,整天跑车,什么天气也可能遇到。我们的态度是不怕、重视、挺胸搏斗。”这是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五○三四青年包车组的司机田进忠,在宿舍和一位同志交谈他们运用毛主席思想打生产仗的体会。
前些日子,一个三级风天,田进忠班从天津附近的南仓站往丰台运了三千二百吨货。开车之前,风更大了。这时,他们就仔细算了钟点,做好技术上的准备,结果一路上机车都正点到达目的地,还节省了一吨多煤。所以,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越学越有劲,经常把书本带在身边,机车走到那里学到那里,下班后的第一件事也是阅读毛泽东选集。
目前,丰台机务段的许多职工已经学完了《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章。并且利用机车中修时间写文章,举办论文报告会;有的文章,如《发扬小米加步枪的精神》等,还在中共北京市委出版的理论刊物《前线》和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上发表过。
厂长、工人的象棋赛
下班了,北京市制革厂厂长韩万金来到南横街职工宿舍,同本厂的一群象棋迷,围坐在灯下的火炉旁,摆开了阵势。观众围了一层又一层。厂长的对手工人高永禄采取快速攻杀战术,以当头炮开局,二十几个回合后就弃马抢杀,居于主动。这时人们都为厂长的棋势担心;但是韩万金却不慌不忙,迂回作战,逐步迫进,转危为安,终获胜利。在同一时间,党委书记齐振和也来到了宿舍图书室,同几位老工人交谈后,他们又一同到其他宿舍,观看了工人进行的吹、拉、弹、唱等各项活动。其他工人有的在读书报,有的去看电视,宿舍里的生活十分活跃。
家庭故事会
北京市合成纤维厂老工人、共产党员王金荣一回到家里,孩子们就个个眉飞色舞地扑上前来叫着:“爸爸讲故事。”
王金荣是上海解放前党的地下工作者,他的爱人王兰英——国棉一厂女工,也是位有二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两个人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孩子们一道讲故事、唱歌、听广播。这天晚间,他给孩子们讲了参加地下斗争时,夜晚贴标语和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宣传活动的情景,还唱了当时上海工人中流行的小调:“天亮了,人醒了,磨刀切萝卜……”。歌声乐观、有力。孩子们歪着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他们不懂为什么要那么早就起来磨刀切萝卜。细心的妈妈边打毛线边告诉孩子:当时上海工人把日本侵略者叫作“萝卜头”,磨刀切萝卜就是要同他们“干”。
王金荣和他的爱人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过去的悲惨生活,和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情景,告诉孩子们,也把当时地下工作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情景描绘给孩子听。让孩子们从这些故事中吸取营养,受到教育。他的四个念书的孩子都是优秀生。 (据新华社)
业余学技术
傍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艺术厅里,工人业余艺术团曲艺队的同志们正在精心排练节目。
这时,座落在艺术厅前面的生产技术室里却异常肃静。这里在进行着另外一种业余活动。一个小伙子正在埋头修理一台收音机。这个小伙子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科的宋桐春,他是无线电的业余爱好者。一九六○年七月,他参加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无线电学习班,每个星期学习四个小时。到十一月,他已经掌握了四灯机、五灯机的构造装置。但他先前没想到,刚学到一些无线电知识就有了妙用。最近他同另外一个工人在共同试制的一台开发票机上,就应用电磁线圈自动操纵了开发票机的送字部分,并因而省去了很多零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