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领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6
第2版()
专栏:粤西行

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领导
南方日报特约记者
9月上旬,我们从罗定县苹塘公社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联想到我们党所一再教导我们的真理:在我们的社会里,没有落后的地区,没有落后的部门,更没有落后的群众。人们通常所说的“落后地区”,实质上不是地区落后,而是领导落后,而是缺乏人的必要的努力。二十多天以后,我们到了海南岛的保亭县,看了通什人民公社的番茅大队,就由联想发展成了比较固定的看法。10月中旬,在回广州的路上,我们看了两阳县的海陵公社以后,就觉得谈论一下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我们的农村工作者大有好处,而且对于各单位、各部门的同志,也有非常现实、非常实际的意义。
番茅在著名的五指山麓的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两千六百多名社员,全是黎族。海陵是离开大陆的孤岛。四万居民当中,渔民和半渔民占了三分之一。如果要凭条件,论基础,这里不光比不上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就连向以贫穷和落后著称的雷州半岛,也比不上。几年以前,番茅还使用着“牛踩田、人捻稻”和“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还沿用着非常落后的原始制度——“合亩制”。海陵的风沙和干旱,使人们终生不得一饱,常年以番薯充饥,真是贫穷和落后到了极点。然而,由于党委加强了对于这样一些地区的领导;由于这里的基层干部埋头苦干,工作深入,处处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由于这里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和政策,不搞形式主义;由于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和多方面的工作,所以这里很快改变了往日的落后面貌。几年以来,这两个地方的生产发展很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高也很快。1957年,海陵还要国家供应四十万斤大米。番茅直到合作化前夕,还是接纳救济粮款的重点。然而现在,他们不但不要国家供应和救济,而且有公粮上交,有余粮出售。单是1960年的早造和中造,番茅大队就有六十四万斤以上的稻谷交了公粮、卖了余粮。海陵公社完成了国家的公购粮任务以外,还借给兄弟公社一百二十万斤稻谷。由于生产水平的飞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跟了上来。1960年头八个月,番茅大队的口粮,是每人每月三十五斤到四十斤稻谷,小队自种和社员自留地的杂粮、菜蔬还没有计算在内。为着节约一些粮食作储备,番茅在9月份进行过一次讨论和调整,这才改成每人每月原粮三十斤(依然不包括小队自种和社员自留地的杂粮和菜蔬)。9月以前,番茅大队预发工资三万八千六百四十二元,每个劳动力平均二十九元,数目不算多,但在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算是收入水平高的了。海陵岛的变化,不仅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更加富裕,也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的飞跃上升,而且还表现在大量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渔业基本建设等等方面。1960年,海陵岛的渔业部分,一下子就增加了五十六条中船,使历来只有两个渔船队的闸坡港,扩大成了三个渔船队,捕鱼工具和捕鱼能力,也相应地增加和提高了三分之一。海陵原是离开大陆的孤岛,自从1958年以来,人们就掀起了堵海筑堤的斗争。这条长达四千六百二十米的大堤,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不要很久,海陵就将同大陆连结在一起,孤岛面貌就会彻底改观。海陵岛的农村部分地区,历来都以番薯充饥。现在,稻谷成了主粮,每人每月平均二十九斤稻谷,外加四十斤番薯,生活安排得相当不错。番茅地方原来没有学校,黎族全是文盲。现在,这里已经有了一个拥有二百二十多名学生的学校,并且附设了幼儿部。海陵岛除了小学以外,还在近两年内办起了中学和技术学校。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了飞跃的发展。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落后是可以改变的,落后不是天生注定的。落后和先进,完全是由人的努力、包括领导者的努力争取得来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对于先进和落后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动力是人,是人的努力。像苹塘,像海陵,像番茅,它们的原有基础和自然条件,都是很坏很坏的典型。现在,全都跑到了先进行列的前头。看来,落后地区,只要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不甘落后,艰苦奋斗,那就完全有可能变成先进地区。
番茅和海陵能够很快赶上去,主要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地抓了生产。1960年春天,番茅大队接到党的扩大种植面积的号召,立刻展开了开荒运动。所有能够开垦的荒山,他们全都开垦了出来;所有能够种植的土地,他们全都种上了庄稼。他们种了主粮,紧接着种杂粮。他们春天种了,夏天种;夏天种了,秋天种。我们访问番茅大队的时候,黎族兄弟们正在积极准备更大规模的冬种。他们计划种植的杂粮面积,比春、夏、秋三个季度的种植总数还要多。他们的经验是:多种了就能多收。多收了就一切主动。按照出公粮的土地面积计算,番茅只有三千八百多亩耕地。可是,1960年的前三个季度,番茅就种了七千九百四十多亩稻谷,六千八百多亩杂粮(包括复种)。我们曾在番茅大队的村庄前后看了一个上午,看见那里的一座座山头,全都开成了可耕土地,并且种上了成片成片的木薯,简直成了“木薯山”。生产,在这里确实成了深入而广泛的运动。我们相信,如果没有如此广阔的生产运动,就不可能这样快的改变落后面貌,也不可能这样快的摆脱贫困生活。
毛泽东同志在《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文章里说:“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以前的番茅和海陵岛,不光是“一穷二白”的典型,而且是“没有负担”的典型。也正因为这一点,那里的干部和群众,非常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没有什么保守思想。他们扎扎实实搞工作,不搞形式主义。
对于党的方针路线和生产措施,他们也都是比较好的贯彻执行的。比如说,在其他地方不易推行、或者贯彻起来十分吃力的技术改革,在这里反而比较容易。海南岛不少地方没有种菜,或者种菜很少;番茅不仅种了菜,还种了不少从大陆、从北方弄来的作物,像花生、芝麻、高粱、玉米以及其他等等。海陵岛的密植规格,也比生产技术较高的地方,推广得深入得多,普遍和合理得多。生产技术上如此,政策方针问题方面也是如此。只要是上面给他们的指示,他们都能结合本地区的情况来执行。刚到番茅时,我们发现番茅群众的生产热情很高。经过调查访问,才知道早在1960年春天,省委在六级干部会议期间所提出的若干政策,诸如坚持基本队有制,严格劳动管理,按劳分配,实行评工记分等等,番茅大队贯彻执行的都是较好的。因此,人们心情舒畅,劳动热情高,生产积极性大。看来,只有坚决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只有认真执行党的各项具体政策,才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最好方法。
番茅大队只有一个正式脱离生产的党总支书记(也参加劳动),其他大队长和副书记都是兼职、不脱离生产的。他们的会计、出纳和保管,也是由县里供给的粮食管理员、信用借贷员和统计员来兼任。并且,规定这“三员”也要半天工作,半天劳动。海陵干部的突出特点是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同群众商量。他们曾经实行了跟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工作方法。几年以来,一直坚持着从参加生产中领导生产的优良作风,一直坚持着“田头为家”和“田头安营扎寨”的良好习惯。他们关心群众,也从群众中得到了教益。推广水稻密植的初期,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庞积通同志按照以往习惯,首先征求了群众意见。从多数群众意见当中,他推翻了过去的疏植成规,又没有采取“越密越好”的意见,而找到了适合海陵地区的密植规格。海陵岛的落后面貌,能够如此迅速的改观,是同海陵干部、特别是庞积通同志的优良作风分不开的。
番茅和海陵,同任何一个比较先进的单位一样,它也有它的不足和缺陷。比如说,海陵的绿化,不如湛江专区的先进地区。畜牧发展比较缓慢。番茅大队的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也还没有发展到应有的高度。向有打猎习惯的黎族人民,也还缺乏必要的组织和领导。这些,我们相信,海陵、番茅的干部和群众,会很快改正过来。番茅、海陵,将永远丢掉落后的包袱,走在先进的行列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