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金利煤矿干部坚持参加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7
第2版()
专栏:

金利煤矿干部坚持参加劳动
李俊秋 杨建初 刘一平 郑平光
广东省高要县金利煤矿是江门地区条件最差,技术力量最弱,建矿时间最短的一个新矿。但是,它却是这个区工效最高,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一个先进矿。在1960年,它实现了减人增产,生产均衡上升,全面跃进。取得这些成绩的一条主要经验,是认真地贯彻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其中,特别是干部参加劳动贯彻得比较好,成效也很显著。
干部参加劳动不是临时措施
两年来,金利煤矿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是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1959年上半年,煤矿刚刚建立,干部来自四面八方,工人来自农村,大多数干部、工人都不习惯煤矿生活,特别不习惯井下作业,认为井下作业不安全,思想混乱,生产月月完不成任务。矿党委为了稳定职工情绪,决定党委委员、科级干部下井,参加劳动。干部下井后,果然教育了工人,他们说:“书记到井下,我们那能怕!”这以后,每逢年节或工人思想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干部就下井,和工人同劳动。可是过后不久,很快又浮了上来。实际上,当时干部参加劳动也还只是一种临时措施。
1959年下半年,矿党委决定实行二分之一时间参加劳动,二分之一时间坚持工作。为了认真执行这一制度,矿党委又及时在干部中开展了关于参加劳动的竞赛,每天由工人鉴定,每月在全体干部中进行一次评比。1959年8、9月期间,标兵段长黄旭行在参加劳动中创造了在窿口扎寨,食、住、办公和开会都在窿口,包产量、质量、出勤、安全生产和思想发动的经验。矿党委立即在全矿推广,把干部参加劳动深入生产的制度提高了一步。由于干部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劳动,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有的工人写道:“干部作风大转变,我们心里乐翻天,定把生产来搞好,实现超产再超产。”
下井劳动,不仅要带脚带手,还要带脑带口
那时候,工人在表扬干部作风日益改善的同时,也对一些干部的单纯劳动观点提出了批评。他们说:“干部来劳动,只带脚和手,没带脑和口,只有干,没有想,八小时劳动好是好,但是还不够。”党委认为工人的批评很对。经过研究,又向干部提出了:在生产第一线广交知心朋友,把思想发动工作做到人。在这以后,干部对工人的思想情况了解得更多更深了,思想工作也就愈做愈细致。
干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劳动锻炼,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开始学会了做思想工作;但是他们一般还不大懂生产,与工人一起研究生产时,总觉得无发言权。党委根据这一情况,又号召干部要虚心地、全面地当工人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工人忘我劳动的高贵品质,而且要向工人学习生产知识,要学会生产,具体领导生产。全矿干部积极响应了党委号召,经过半年努力,又取得了不少收获。全矿六十二名干部中,已经达到二级到三级技工水平的有十九人,学会三种以上操作技术的有四十人。随着干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随之而来的对生产规律认识的加深,他们开始能够看出和处理生产上和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了。
下放一批干部加强生产第一线
1960年下半年,党委进一步采取措施精简了机构,下放干部加强了生产第一线。这又使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全矿把原来的十个科室合并为四个办公室,对六十二名干部作了如下的安排:一、抽出三十八个干部下放到班组,担任副班长。下放时间半年,完全脱离原职工作。二、抽出十四名干部基本下放到段、班担任副职,既搞班组工作和参加劳动,又结合本职业务工作,了解下面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回办公室汇报。业务工作如确实忙不过来时,可抽出部分时间回去搞业务,但每天不得超过二小时。三、留下十人坚持办公室的业务工作。经过这样安排后,一方面生产第一线大大加强了;另一方面,干部下去后,劳动和工作的矛盾解决了;劳动和学习的矛盾解决了(下放干部每星期集中上来学习一天)。
在群众中扎根
现在,金利煤矿干部参加劳动已经制度化,经常化。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参加劳动,是不断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的有效方法。干部长期坚持与工人同甘共苦,就能够逐步对工人的思想深知深解,就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愈做愈细致。过去干部对群众思想了解不深,思想工作一般化;现在干部对每个工人的思想都有了底,思想工作也就主动了、深入了。随着思想工作的不断深入细致,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融洽了。工人写了一首民歌,很生动地描写了现在的干群关系:鱼养在水中,煤埋在地中,干部扎根在群众中,永远鼓舞我们向地球心脏进攻。
金利煤矿的经验表明:只要把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就能够不断地调整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领导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保证生产全面跃进和持续跃进。
(原载《南方日报》。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