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调查研究是揭露问题本质的钥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7
第7版()
专栏:

调查研究是揭露问题本质的钥匙
中共上海电缆厂委员会
毛主席告诉我们:“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要使我们的工作从实际出发,首先就必须了解情况,进行认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去年11月份,我们从解决三年来悬而未决的生产关键——压延机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到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压延机是我厂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段,是由一个庞大的机群所组成的。全工段有十四道工序,担负着供应全厂各个车间制造电线、电缆、铝和铜芯的半制品任务。如果它一旦发生了事故,便会妨碍各个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过去三年来,由于压延机事故多、产量低、质量差,它成为我厂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全厂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尽管我们过去也下过决心,采取了一些措施,实现了不少技术革新项目,收到一定成效,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压延机经常出毛病的根本原因,因而压延机这个薄弱环节一直没有突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去年开展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以后,便由厂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带领一批干部深入第一线。他们从调查研究着手,摸清情况,终于解决了压延机这个关键问题,使生产面貌起了显著的变化。去年11月份压延工段班产量比10月份班产量提高一倍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成本降低了。
(一)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地进行调查,详细地占有材料,再从大量的材料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主要调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面调查干部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技术人员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另一面调查压延机技术上、设备上的各个薄弱环节。因为压延机出毛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机器是人掌握的,所以调查工作必须见物又见人,既调查技术上的原因,又调查人的原因,才能全面地了解压延机生产不正常的真正原因所在。我们进行调查的方法,主要是看、听、问、议的办法。
所谓“看”,就是仔细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这次我们“看”压延机存在的问题,是采取从前到后(即从压延机的粗辗到精辗)、从正面到侧面(即从直接的事故原因到间接的事故原因)、从面到点(即从一般事故到几个突出的事故)、从上到下(即从上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一步深入一步的观察方法。为什么要这样“看”呢?因为三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压延机问题,早已众所周知了;但是,当时,只知道压延机设备不正常,不知其中的底细,那就得要去看个明白。我们深入现场以后,确实看到了不少问题,如设备事故多,工人操作比较乱,不是断肖子,就是断链条或者是跳围盘等,其中尤其是断肖子事故更多,一般每天至少断五六次,多则在二十次以上。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有些工人操作不固定,调动频繁,造成忙乱现象。过去我们到现场去看,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但只是走马看花地看,看不到全面;现在采取走马看花与下马看花相结合,上下左右相结合的办法,问题就看得比较清楚一些了。
所谓“听”,就是要听多方面的意见:既听干部的意见,又听群众的意见;既听正面的意见,也听反面的意见。我们召开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调查会,其中有个别谈心,有小型的座谈,有中型的座谈,也有按工种的座谈。以出席调查会的对象来说,有老工人,也有青年工人;有转业人员,也有艺徒;有挡车工,也有辅助工;有高工种的人员,也有低工种的人员;有干部,也有技术人员,等等。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各方面都反映了不少意见,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意见和问题,过去我们了解得很少,即使知道一些也不够全面,经过这样多方面地听,就比较全面了。这次听到的意见集中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干部中有畏难埋怨情绪,如有的人看到了个别工人的缺点,就简单地认为压延机生产不正常的原因是工人落后。在工人中则有不少人反映某些干部不相信群众,不同群众商量,对工人的建议也不加支持。他们对某些干部只抓产量,不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也很不满意。有的技术人员认为工人没有很好地执行操作规程,自己便无能为力。我们听取了来自干部和群众的不少意见,其中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但是所有这些意见,都要听;因为只有仔细地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为全面地分析问题提供充分的材料。
经过“看”和“听”以后,我们初步知道了一些情况,但还有不少不够了解的地方,还要多方面去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虚心谦逊,要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例如:我们在“看”的过程中,发现粗辗部分第八道围盘经常跳线,冲出线管,设备事故较多。为了把问题调查清楚,我们采取现场“问”的方法,问工人造成事故的原因何在。我们先问了上道工序的看围盘的工人,据说主要是下道工序塞头子工人操作有问题,塞得慢,铝杆头子一冷就会塞不进去;加上牛油加得太多,造成轧制出来的铝杆变形,上述两种原因造成了跳围盘事故。我们回过头来再问塞头子的工人,他说:主要是上道工序出线管装置得不正,造成冲出线管。最后我们又问工人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他们就提出建议,一、加牛油要加得适当,不宜过多;二、出线管要装在水平线上;三、塞头子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好。这些建议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工作提供了有用的材料。这样,我们不但学了不少的知识,而且进一步认识了压延机问题的复杂性。
(二)
通过“看”、“听”和“问”,我们收集到杂然纷陈的大量材料,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们都是分散的片断的,而不是系统的;第二,它们大都提供了各方面的现象,只能作入门的向导,还没有暴露问题的本质;第三,矛盾看来有一大堆,但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第四,各个意见中有的基本上是对的,有的基本上是不对的;基本上对的意见也还不够全面,基本上不对的意见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之,经过前一阶段的调查,我们掌握了不少材料,为进一步分析打下了基础,但是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核心,要从大量材料中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发现主要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方法,还必须经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和综合,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得出正确的或者比较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为了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我们又采用了同下面干部和群众一起“议”的办法。我们先后召开了六次干部和群众的调查会、议论会,参加的有领导干部,有基层干部,有老工人,有从商业转业来的新工人,有技术人员,还有青工、艺徒,等等。在议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议论过去所以没有攻克“压延关”的原因。在议论中,有的认为压延机关键在于人的思想问题,有的说是技术上的问题,有的说是由于领导上解决压延机关键的决心不大,有的说是设备上有问题,等等。开了六次会以后,我们把压延机工段存在的问题初步作了归纳,接着我们就“跟踪追击,寻根究底”,进一步研究问题的中心环节究竟是什么。
我们通过“看”、“听”、“问”、“议”以后,从大量的材料中发现,要使压延机能够正常地生产,一切改进措施必须符合压延机生产特点的要求。压延机是具有十四道工序的大工组的生产,各道工序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必须紧密配合,进行有节奏的生产。如果十四道工序中有一道出了事故,就会影响整个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要攻克压延机的关键,就必须整顿和统一操作规程,严格岗位责任制度,切实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这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它的中心环节是整顿和统一操作规程,因为如果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就不可能切实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我们针对过去造成设备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要攻克“压延关”,首先必须克服操作上的紊乱现象。但是,要整顿和统一操作规程,这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使每一道工序的每一个工人都能够高度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追根究底,通盘解决,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那末,为什么操作规程会这样紊乱?我们在调查时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反映:一种是工人批评干部不同群众商量,操作规程定得不切实际;另一种是技术员认为工人没有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过去制订操作规程的工作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过去干部叫技术员制订操作规程时,只参考了书本上的一些资料,学习了兄弟厂的片段经验,仅与少数工人商量一下,就叫大家遵守。这样,一方面操作规程本身有一些缺点,不能完全切合生产实际;另一方面因为干部事先没有很好地和广大群众商量,在执行操作规程的过程中又没有重视群众的意见,影响了某些工人遵守操作规程的自觉性。由此可见,要整顿和统一操作规程,决不能就事论事,订一个制度了事。必须首先要求干部以整风精神,进一步改进作风,继续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很好地整顿和统一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其次,对设备上、技术上的原因也进行了排队分析,确定了解决的办法。因为压延机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了主要问题还不等于全部问题都解决了。过去压延机事故所以频繁,操作所以紊乱,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以外,有的是由于设备本身有问题,有的是由于某些工人技术水平不高。只有既解决人和人的关系问题,又解决设备和技术上的问题,才能使压延机的关键问题顺利解决。
(三)
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经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后,我们就从实际出发,动手进攻“压延关”。
首先,为了进一步搞好干部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发动干部反复务虚,进一步树立依靠群众搞好生产的思想。压延工段有些干部过去把操作紊乱的情况,简单地归因于群众“落后”。我们就针对这个思想,发动干部对造成操作紊乱的原因,进行反复辩论。我们提出了大量事实,证明大多数工人是迫切要求攻克“压延关”的。例如:压延工人为了解决压延机关键,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歌向党表示决心:“困难虽有万重山,齐心团结力无限,技术革命是法宝,月底定破压延关。”这是多么豪迈的气魄,充分体现了群众要求解决压延机关键的强烈愿望。又如有一个工人为了改进设备,大动脑筋,将横梁放在出线管上面,解决了翻斗机自动翻身、自动进轧槽的问题。经过进一步分析,大家认识到过去某些干部所以埋怨工人“落后”,是由于没有看到群众中的主流,把个别工人的落后现象加以夸大的结果。他们没有充分重视工人群众对某些操作规程的意见,以致影响了工人的积极性。这是关系到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这些干部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纷纷作了自我检查。群众看到干部作风转变,也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更好地操作。这样,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就大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干劲,也加强了群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家攻克压延机关键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第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把设备上的问题进行排队,确定了主攻方向,组织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把六大设备关键分成两个战役,压延机的粗辗部分即断肖子、断链条、四道跳围盘三大设备关键为第一个战役;压延机的精辗部分即八道跳围盘以及绕杆机不正常等为第二个战役。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上,领导和群众一起动手,猛攻设备关键等六大设备,由车间主任挂帅,工段长带领一批保养工人和生产工人,两个技术员各分头带领一批保养工人和生产工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先后攻克断肖子关和跳围盘等六大设备关键。
第三,以“三结合”形式重新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操作规程等制度。这次我们采取了由领导指方向、技术员当参谋、工人献智慧的做法,发动工人群众根据自己的经验参加编写操作规程。又在明确上下工序、前后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制订了岗位责任制度。由于干部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不到十天我们就制订了一套比较全面、比较完善的操作规程,对生产真正起了指导作用。由于群众参加了制订操作规程的工作,他们和技术员的团结加强了,遵守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同时岗位责任制也贯彻得更好了,从而加强了各道工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第四,为了迅速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一方面由技术员、有经验的老工人给一般工人上技术课,在全工段中挑选最有经验和技术水平最高的老工人,组织两个班,由技术员、工段长各带领一班,进行教技术,要求做到遵守制度,忙而不乱,事故检修快,处理及时;另一方面又举行技术操作表演赛,使观摩的工人学到了防止事故的技术经验。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压延机工段的设备事故大大减少了,产量很快地上升,但是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还没有结束。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解决矛盾的时候,还必须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因为我们实行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必须经过实践的考验。人的认识提高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对初步试验成功的东西,为了对它作出正确的估计,必须继续听取直接参加劳动实践的群众的意见。同时,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为了及时解决新的矛盾,也必须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如压延机关键问题初步解决以后,在生产上出现了新的局面。但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又发现部分群众中有两个“怕”的思想,一是怕提高劳动强度,二是怕不能巩固。当时我们又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两种“怕”是有原因的。因为六大设备的关键攻克以后,有些工序如升降台的劳动强度高了,为了使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一切新事物出现以后,必须经过一个巩固、提高的阶段。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组织群众继续进行鸣放,并根据群众的意见打了第三个战役,除继续巩固原有革新项目外,又针对劳动强度高的部分工序开展技术革命,目前已基本实现的,有粗辗二层滚道装置、翻斗机改为自动翻锭等五大革新项目,从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四)
我厂三年来一直不能解决的压延机关键问题,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终于在去年11月解决了。为什么过去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而长期不能解决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
毛主席教导我们:如果我们“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
(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矛盾论》)过去我们有些干部,下去以后也想找出关键,但是他们只是“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没有深入下去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结果真正的关键无法找到,当然也就谈不到攻克关键了。如我们有些干部,一看到压延机生产任务完不成,心乱如麻,恨不得一个早上把它搞好。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工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结果事与愿违,整天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产还是搞不好。又如我们有些干部过去也下压延工段参加劳动,想解决问题;但是他们不懂得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下去后没有很好地和群众商量,仅仅起了一个劳动力的作用,没有真正起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的作用,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即使提出一些措施,也打不中要害。
通过这次解决压延机关键问题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一切工作能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努力学习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遇事和群众商量,坚决克服工作中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才能不断提高领导艺术,促使生产建设事业迅速发展。
(原载一月十日上海《解放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