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蓬莱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8
第2版()
专栏:云南通讯

蓬莱新事
贺世熙、黄昌禄
南方冬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云南高原宜良县蓬莱人民公社的田野上,绿茵茵的蚕豆和麦苗显得生气勃勃,油菜地里铺满了散发着清香的金花,积肥的、冬耕的人群比比皆是。望见这一片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简直使人忘记了正处在隆冬季节。这里的公社最近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新鲜事物,下面只是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两个片断。
角永禄“献宝”
五十五岁的贫农角永禄老大爹,是金星管理区第四生产小队数一数二的“老把式”。他种了几十年的庄稼,不论田里活、地里活,心里头都有一套“谱子”,就是有个倔脾气:你不虚心问他,他就不讲。打从土地改革到如今,角永禄看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心眼里很喜欢,快满花甲的人了,干起活来跟小伙子差不多。可是,那个倔脾气还是难改,一年四季埋着头干,不开一下口。
最近,角永禄当选为社员代表,参加了公社召开的社员代表大会。在会上,角永禄听到干部讲了有关公社的“三包一奖”“四固定”按劳分配等各项政策,他越听越爱听,觉得条条都说到了庄稼人的心上。开会回去以后,小队的支书和队长又把角永禄当成了他们的“老师”和“顾问”,不管是开会研究生产,或是在地里干活,总是那么诚恳地向角永禄请教:
“角大爹,你看我们这几块油菜,怎么管理加工才好?”
“角大爹,队里的菜地,咋个种法产量才高?”
角永禄的倔脾气,经不住干部再三再四地虚心请教,心想:“人家当领导的,这么看重自己,不管说得合不合,也该为队上出点主意。”
他首先向支部书记和队长建议,说今年队里的油菜地整得好,苗壮,又抓住了节令栽种,这是有利条件;但最后能不能得到丰收,还要看加工管理如何,常言道:“三分种加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根据他的多年经验,管理上主要是个肥和水,施肥要勤,隔七、八天就施一次。云南冬天气候干燥,油菜受旱头就瘪了,不会结籽,所以每施一次肥后,又要浇两次清水。队上接受了他的建议,固定专人给油菜施肥浇水,全队的油菜很快就起了变化,苗秆长得青菜一样肥壮,现在已普遍开花,成为全管理区最拔尖的油菜。
角永禄见队干部认真照着群众的意见办事,心头越发高兴了,巴不得把自己几十年来种庄稼的经验一下子全都端出来。这个小队主要是种蔬菜,共有六十亩菜地,他向队干部说,种蔬菜抓节令和品种最重要,哪一季适合种哪样菜,事先都要有个安排,像眼前这一季最好栽莲花白、茄子和辣椒,收了茄子和辣椒,可种青菜。青菜成熟快,可以栽两发,又接上种白菜。这样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劳动力不会太忙,也不会太闲。队干部又根据角永禄和其它老农的经验,把一年要种的蔬菜品种排了个队,并依照计划确定了人力和积肥等活计。
人家都说角永禄的脾气变了。的确,他现在在队里算得一个最活跃的分子,成天给队上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不等干部来问他,他还主动送上门去“献宝”。在队里讨论1961年的生产计划时,他又献出了根据不同土质进行不同程度的合理密植等宝贵的经验。
“我什么都放心了”
中午,永丰管理区第八生产小队的社员们都下地干活去了。在村头的一个院坝里,几个老年人正在晒着太阳叙家常。大家的话题集中到附近正在修房子的一家社员身上,一个老人带着羡慕的眼光说:“人家杨大爹,要讨媳妇了,队上就派人给他修房子,真是好福气呀!”又一个老人接上来说:“今日是冬月初八啦,离他儿子娶媳妇的期限只五天了。要不是队上想得周到,你看他老倌还不急死!”
他们说的这个杨大爹名叫杨润明,今年六十二岁,他家是贫农。老伴早死了,只留下一个二十二岁的儿子杨汉忠在公社农具厂当掌钳师傅。自成立人民公社以后,杨润明不愁吃,不愁穿,晚年的日子用不着自己操心了,可还有一个心愿没有了,就是独生儿子汉忠的亲事。
秋天,汉忠高高兴兴地跑回来告诉他,已经找好了对象,双方商量定在冬月十三日结婚。老人听了这个消息,又喜又愁。喜的是这一天终于盼到了;愁的是自己房子狭窄,媳妇娶回来住在哪里?他想找小队干部说说,但又怕干部们管生产很忙,哪有时间来管社员的家事,不好开口。
时进冬月,小队干部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在全面安排社员冬季生活的时候,对杨润明发愁的房子问题,也作了安排。队上就在杨润明住房的对门,找了一间空瓦房给汉忠做新房,还分派了五个社员来帮助修理和粉刷。队上不仅帮助杨润明修理房子,还决定帮助杨润明办好这件喜事,已经吩咐公共食堂准备好了菜蔬,在汉忠结婚这一天,给他加几样菜款待客人。
看见队上照顾安排得这样周到,杨润明禁不住兴奋地说:“共产党和毛主席对我们太关心了,那样多人替我操心,我什么都放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