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老管家张景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8
第3版()
专栏:辽宁通讯

老管家张景新
中共阜新车站党委会 辽宁日报锦州记者站
历来,列车检查站油润室只管按时从车辆段领来大桶轴油和大宗油线,然后给列车检修工人零星地领了去,领多少,怎么用,那是不管的。
自从1959年11月,五十九岁的共产党员张景新来到这里当油线工,阜新列车检查站油润室就一天比一天管得紧、管得多起来了。
第一次,他给一个检修工人灌满了一壶油,不等过门坎,油嘴里冒出一股油。从此,他决定:凡是来打油的,只许装到八分壶。
过两天,他发现有些工人拿来的油壶很脏,他拿起抹布,一边擦油壶一边叨咕:“轴油好比车辆的食粮,油壶好比饭碗。饭碗里混进脏东西,人吃了要得病,油壶不干净,混进沙子什么的,浇到车轴上,也容易发生燃轴事故。”
再过一些日子,他发现同样检修车辆,各队领油有多有少,就抽空到现场去观察各队用油情况,他看到有人往油箱倒油很不经心,倒得里外是油。还有人油领多了用不了,下班后就放在院里,行路人一不小心就踢倒。于是,他向领导提出建议:把节油工作列入各个检修队的生产竞赛条件。后来,他看到第一队周万荣修理组实行了定额用油,他又和领导商量,在全检修所推广了这个经验。结果,全列车检修所由过去平均日用三十六斤轴油,减少到十五斤。
张景新勤俭节约,不只限于他经管的油润室。每天,他除了在油润室的前前后后把草棍、碎纸等易燃物件拾净,还背起一个小背筐,从场内到场外,到处搜集废铁废料,差不多每一个月都为国家收集可用材料一百多公斤。他把这些材料放在修理室的墙角,一有空就拿起工具,把损坏的螺丝校正好,把压弯的部件重新锻打成材,哪里需要他就送到哪里。还在修理室的窗前摆上一个“废品回家、废料成材”的展览台,把校正好的各种零件分别摆在上面,让大家随用随拿。
去年夏季的一天,有四辆煤车必须在十二点以前修好,急需要十六个闸瓦千子,一时找不到,急的检修组长直打转。张景新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把他重新加热、打直的十六个旧闸瓦千子送来了,保证了四辆车及时开进矿山,装运了一百六十多吨煤炭……
在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检修所的职工们提出了“快修车、多装煤、多炼钢”的口号,张景新就每天抽空奔向检修现场,检修工人急需领取什么材料,他就不辞劳苦,跑好几里地去为大家领材料;检修人力不足,他就卷起袖子参加检修。
张景新每天总是想尽办法要为同志们做点事情。夏天,他看见同志们露天作业满脸流汗,他就抓紧工作的空隙给大家烧水送到检修场。冬天,为了让带饭的同志吃到热饭,不到响午他就把炉子生起来,把大家的饭盒烤热。看到同志们吃得热喷喷地,他的眉毛胡子都在笑……
张景新在旧社会度过了大半辈子苦难生活。1946年,白城子解放了,他在学习中知道党的艰苦奋斗历史和最高纲领,下定决心,一定要紧紧跟着党。1948年冬天,党把他派到当时军事物资的重要运输站——彰武列车检修所当主任。由于敌人大肆破坏,这个检修所事实上只有一个空房架。张景新领着几名工人,用破草帘挡上窗户,用道木当桌子,用自己亲手垒起的两座小烘炉锻打。为了保证每一列车军用物资都能顺利运往前方,在敌人破坏了给机车上水的水塔之后,每辆军用物资车到达车站时,他都亲自架起水龙,从水箱里往机车上导水。每次作业完了,双手都挂满冰溜……。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这些年里,他曾经亲手恢复起四个列车检修所,先后在五、六个检修所里担任过主任。1954年,由于他体弱眼花,领导上让他好好休养一下再安排一个较轻的工作。但是他说,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我眼睛不好,不能看文件、搞计划,还可以做些体力劳动。从此,哪里最需要人他就到哪里。六年多以来,他当过门卫、材料员、巡道员、打更的,以至现在的油线工。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是全心全意,任劳任怨。
新社会给他建立一个美满的家:老伴是街道积极分子,几个儿子都工作,全家的经济收入充裕。可是张景新一分一文也不肯多花。有时候老伴想给他改善改善生活,他就提起一块豆腐吃三顿的旧日子;小儿子要买件时髦衣服,他就讲起他年幼时连棉袄都穿不上的事。在他的教导下,全家人每月都要把省下的钱存到银行,投入国家建设。他自己如此节俭,遇到同志们有什么困难他却极力帮助。看见刚进厂的徒工没有棉帽,就把自己的棉帽摘下送人,看见一个单身工人鞋快破了,又把自己的新布鞋悄悄送去。去年8、9月救灾的时候,他还带头把自己上下班和出门时才肯穿上的皮领大衣献给了灾民。(新华社)(附图片)
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