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缅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8
第8版()
专栏:

缅茄
王云
关于缅茄这种植物和它的传说早就风闻了,但真正看到缅茄的果实却是在去年7月到广东高州的时候。
我带了一颗缅茄核回来,核冠上不知哪位艺人在它上面雕出了龙凤争珠的装饰图案,更显出它的玲珑可爱。
最近报纸上关于中缅友好的消息很多,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正如常青的宝树,欣欣向荣,不禁又使我联想起这颗来自缅甸的“珍品”来。
说它是“珍品”,是并不夸张的,数百年来,它都作为中缅友谊的礼物不远千里从缅甸运到我国的京都,它又从宫廷流传到民间,传说全中国只有一棵缅茄树,它就在广东的高州。
这是一种奇异的植物,《滇南杂记》上说:“缅茄出缅甸,大而蜡者佳。”缅茄结果如豆,而核仁像荔枝核,但比荔枝核大而扁平,十分结实,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就是那鹅黄色的核顶,由于坚实异常,因此民间艺人就在它上面刻成各种各样的美术雕饰。
使缅茄出名的除了它的核仁和雕刻之外,还有它一段传奇的故事,在粤西一带的戏曲中经常出现:
相传在明代万历年间,从缅甸运来了一批珍贵的礼物——缅茄,皇帝把它分给当朝的文武官员,当时茂名籍的“太仆”(官名,掌舆马,秦汉时列为九卿之一)李邦直分到了两颗,后来李邦直自云南辞官归里,便把这两颗缅茄串起来给他的儿子佩带。有一天,他的儿子把缅茄弄丢了,李邦直怀疑是他家的婢女偷去,婢女不认,李邦直便把这个婢女活活打死;死后数年,忽然从他的儿子的床下有一棵缅茄树破床而出,生枝长叶,这便是今天的这棵高州城外的缅茄树,传说这棵缅茄树表明了婢女的清白。这件事《高州府志》也有记载,茂名旧日的竹枝词也说:“缅茄树大已成寻,婢女含冤悲古今,硕果至今犹不食,坚贞真见女儿心。”
缅茄叶如巴掌,果如巴豆,高达三十余米,“树龄”据说已达三百余年,因而浓荫如盖,树杆大如圆柱,数人合抱不过,它矗立在鉴江之滨,高州城西二里的西岸村上。宋代学者刘子翬有诗:“缅茄实如瓜,垂金粲秋色。”旧日茂名还流传有诗说:“鉴江西岸浪如花,茂名城西日已斜(旧日茂名即今之高州),遥指晚烟初起处,缅茄荫处是侬家。”诗很朴素,富有乡土风味。
过去茂名农家有把缅茄拿来雕佛像,雕龙凤、雕狮子、老虎,也有雕猴子的;有的拿给小孩配带,甚至有的拿给女儿作嫁妆的;更多的是拿它刻图章。解放后,民间艺人除把它雕成各种装饰图案之外,还有把它雕成工人、解放军和天安门的。
但是这棵缅茄树却一直没有“子孙”繁衍,它在广东以至全国都只有一棵,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但是消息传来,这棵从来不能接种繁殖的老树,去年终于在高州园艺工人努力之下培植出它的“后代”来了。原来富有植树经验的老园艺工人陆茂生和刘十,经过了一年多的试验,最后接种培育成功。他们是从凤凰树的育种上得到了启发,因为凤凰树的种子也是非常结实的,因此育种前要用热水泡过,他们用六十度的热水把缅茄种子泡上一日一夜,再放在细砂上,天天浇水,经过十天的细心护理,这些从未发过芽的种子竟然有60%破天荒地绽开了那坚实如石的核头,长出了新芽。听说现在已有四百多株缅茄幼苗长活了,这预卜着缅茄的一个空前的丰收。
三百多年来未有抽芽发叶的缅茄发芽了,这也为中缅友谊史上添上了一笔佳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