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北京哲学界人士举行座谈会 讨论哲学史上唯心唯物的斗争规律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1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哲学界人士举行座谈会
讨论哲学史上唯心唯物的斗争规律问题
最近,《哲学研究》编辑部邀请北京的一些哲学界人士,主要是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了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规律问题。大家围绕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是不是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是否能互相转化?”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多数人在发言中承认,对立统一的规律,对于哲学史也是适用的,因此应该承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面相互斗争,一面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即它们之间也具有同一性。但在具体解释这种同一性时,又表现出了较大的分歧。
有的发言者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反相成的,两者都是哲学,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世界观,同时有时两者都有合理内核。另外有人则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的界限不能混淆,如果说它们具有同一性是由于包含着共同点,这是值得商榷的。唯物主义是作为唯心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反之亦然,没有两者的斗争性,就谈不上两者的同一性。
谈到转化的条件问题,有的发言者说,一般说来这种转化要经过批判和斗争,但还可能有“和平转化”。多数人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没有斗争就不可能转化。
会上有人指出,由唯心主义转化为唯物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事实。一般的发展情况是:主观唯心主义先转化为客观唯心主义,再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唯物主义,如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再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也有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如黑格尔哲学发展为新黑格尔主义。至于是否有由辩证唯物主义转化为机械唯物主义,再转化为唯心主义的情况,有的发言者认为根本不可能,有的则表示这个问题还不能肯定。另外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变为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具体地解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相互转化时,有些人认为,这种转化是指地位的转化,即何者成为统治的思想,而不是指性质的转化,不是指唯心主义本身可以转化为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本身可以转化为唯心主义。例如: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战胜了先秦的某些唯物主义而成为统治的思想,到东汉时王充又战胜了董仲舒的唯心主义而取得统治地位。另外有些人认为,转化不仅是指地位的转化,也是指性质的转化。
有人举出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互渗透”的例子,如荀子吸收庄子不少东西,才构成他的唯物主义体系,董仲舒吸收先秦唯物主义不少东西,才构成唯心主义体系,朱熹提出“理”与“气”的说法,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王船山同样采取了“理”与“气”的范畴,但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就是互相渗透的例证,也表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相互斗争中都从对方吸收了一些东西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另外也有人说,不能认为唯心主义中有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中有唯心主义,这会模糊两大阵营的斗争。
不少发言人提到,探讨对立统一规律如何运用于哲学史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问题。哲学史有若干发展阶段,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就是一次转化,一次否定。关于转化问题,情况是复杂的,应该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有人则根本不同意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具有同一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提法。他们认为,哲学史的发展规律,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斗争的历史,就是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谈转化会把人“弄糊涂”;个别唯物主义者可以堕落成为唯心主义者,但这绝不意味着唯物主义转化为唯心主义。
会上也涉及到了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如应该如何理解列宁说的黑格尔在某些地方处于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唯物主义的“前夜”,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除了个别人在工作中犯唯心主义的错误以外,是否还可能有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存在等问题,大家都交换了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