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我们现实的真正名字就是革命”——从陈残云的两篇散文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3
第8版()
专栏:笔谈散文

“我们现实的真正名字就是革命”
  ——从陈残云的两篇散文谈起   
  劳荣
作家陈残云是擅长写散文的。
他的散文,像我们国画中的水墨山水,不以富丽的色彩,而以宁静优美的景色引人入胜。我在1960年7月16日出版的《红旗》杂志上读到了他的《水乡探胜》。华大婶、苏小桃和中堂公社党委书记老黎的形象,和那战胜了百年来未遇的特大洪水重建了家园的谷浪像金色海洋的水乡风光,始终浮现在我眼前。
最近又读了《人民文学》的《竹棚佳话》,林福兴和他妻子刘爱金,林细虾和他妻子谭小意的形象,又在另一幅华南水乡的风景画里突现出来。那儿夹道的香蕉林挡住了头上的太阳,一叠叠粗壮的蕉子,碧玉似的映在眼前。劳动之后的夜晚经常有读报声,二胡声,粤曲声,有男男女女的热烈的笑声,充满着年青人的乐观和活泼的生活情趣。
生产小队长林福兴,有生活经验,有锻炼,遇事会动脑筋,沉静的性格,和粗线条的驶牛组长林细虾恰恰成了对比,而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又在和他们妻子的对比描绘中逐渐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执拗起来很执拗,通起来很通”的刘爱金,和“嫂子怎么走,我就怎么走”的谭小意,在当不当驶牛徒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农村新妇女的形象,被作者水墨画的笔法描绘出来了,跃然纸上。
散文和小说,在写人物方面,可能有所不同。如果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众多的观察,然后加以概括,进行典型的艺术创造,那末,散文主要是作者从自己生活的现实社会里,选择最具有典型性的一个人物,通过对这样一个人物的逼真的描绘,体现作家的全部创作意图,反映出最典型的时代特征。在这一个意义上来说,散文的人物形象的创作,也许可以说是鲁迅所说的“速写”。这种“速写”,画的是当代人物的肖像,自然要求真实,然而又不同于照相,这是看了艺术大师们给别人画的画像或塑造的塑像,就可以理解的。这里面必须有艺术创造。因为散文描绘的是真人真事,在某一点上来说,作者为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没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往往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反而感到不好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实在的。散文似易而也不易,它在人物塑造方面,虽比小说的典型创造容易些,但是,如果对“速写”不下一番苦功,真像一个画家,如果不在“素描”上下一番苦功,想创作杰出的绘画,是难以想像的。
然而,散文的人物“速写”,毕竟不完全是某一个真人的画像,似乎也不必拘泥于一个人的相貌。我们要求在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总是需要有能够鼓舞我们前进的革命的理想的。高尔基说得好:“必须知道,我们现实的真正名字就是革命。”(高尔基:《文学论文选》120页)
无论出现在《水乡探胜》、《竹棚佳话》里的一些人物也好,或出现在其他优秀散文里的一些人物也好,他们都是平凡朴实的劳动人民,然而又都是我们这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有一颗赤诚的红心,满怀信心地响应党的号召,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而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