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正确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4
第7版()
专栏:

正确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中共安徽省颍上县委第一书记 赵平
近几年来,安徽省颍上县虽然连续遭受了自然灾害,但是粮食仍然年年增产,由缺粮县变成了余粮县;多种经济也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我们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颍上县位于淮北平原,淮河、颍河、润河等从中穿过,解放前有二十多个湖洼地常年积水,加上淮河干、支流年年泛滥,土地因被冲刷而日渐瘠薄,粮食产量极低,多种经济很不发展,群众生活极端困难。历年来,这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颍(河)淮(河)之间多灾难,生飞蝗(蝗虫)来又淹旱,吃的是糠菜窝,住的是破茅菴,穿的是五彩衣(补绽多),盖的是绳子串(被子烂得用绳子串)。”“肚子吃不饱,两腿向外跑,出去的多,回来的少。”
解放后,我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生产迅速发展,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灾害过于深重,在1956年以前,粮食还不能完全自给。1957年以后,由于前几年兴修的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发挥了作用,由于我们自觉地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既抓粮食生产,又抓多种经济,因而在这一年就做到了粮食、蔬菜和肉、蛋等自给而有余,完成了征购粮近一亿斤的任务。1958年到1960年,连续遭受了三年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每年的粮食产量仍然增加10%左右,而且油、棉、菜、糖、丝、果、药、杂等各种产品都有很大增长。与此同时,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60年底,全县植树造林面积达八万八千多亩,相当于1949年的三十七倍多;猪的存栏数是七万头,比1949年增加一倍;羊二十一万只,比1949年增加二十八倍;蔬菜生产量达三亿多斤,比1949年增加近二十倍;养鱼量达一亿三千万尾,相当于1949年的二十一倍。
我县农林牧副渔的大发展,证明党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但是,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并不是一开始就为所有的人都认识了。当中共颍上县委提出在全县进一步执行这一方针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志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只看到发展粮食生产同发展多种经济对立的一面,看不见它们之间还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因此有的人主张只抓粮食生产,有的人则又过分强调了发展多种经济对于增加人民收入的重要性,对于发展粮食生产不甚注意。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向干部和群众进行了耐心的宣传教育工作,反复地说明,发展粮食生产同发展多种经济,固然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但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农村的各种经济要全面发展,但也必须分清主次,首先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他们才会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生产;同时也才会有充足的饲料以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俗话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打粮万石,养猪千圈”,正是这个意思。我县的生产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例如,1954年大水,粮食减产,家畜和家禽就比1953年减少五分之二。1955年是正常年景,家畜家禽的饲养量又恢复到1953年的水平。1958年以后,虽然连续遭受了自然灾害,但是由于粮食产量仍然保持了逐年上升,因而多种经济也保持了逐年发展。由此可见,粮食对多种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粮食生产的发展,多种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这些事实,对全县干部和群众都是有力的教育,使他们比较明确地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以粮为纲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在执行党的这一方针上就比较积极和主动。
但是,在领导农业生产上,只注意发展粮食生产,这还是一条腿走路,不可能使农村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根据我们的体会,在以粮为纲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多种经济,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但要吃粮食,而且要吃副食品,要有穿的用的,而这些东西有很多要取之于多种经济。最近几年来,就是因为我县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都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就显得比较丰富多彩。第二,可以增加人民的收入,并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我县城郊公社青年大队,1958年粮食生产抓得很紧,小麦平均亩产近三百斤,但是多种经济没抓住,不但社员的现金收入不能增加,而且到秋种时连买肥料的钱也不够,靠公社支持才得到解决。从1959年起,这个大队在保持粮食产量年年提高的基础上,注意抓经济作物,大量养猪、养羊、养鱼、养鸡、养兔和种植蔬菜。这样做的结果,两年来不但社员收入增加了,而且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以发展农业生产,已先后添制了一百五十多件大、中型农具,购买了四十条大家畜,还把买拖拉机的钱都准备好了。从全县来看,多种经济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逐年增加的。据统计,1959年我县各公社多种经济的收入,就占总收入的49.1%,1960年更增加到53.2%。第三,可以更好地支援城市人民,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知道,多种经济的产品中,有很多是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的副食品,有许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1959年和1960年,我县调出的蔬菜、鱼、肉、蛋等副食品,就达一亿三千多万斤。仅1960年的一次小秋收运动,我县人民就采集了各种野生植物五千多万斤,其中绝大部分供应了国家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
发展多种经济,不但有以上几大好处,而且它和发展粮食生产在自然的有机联系上也是很密切的。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常常是互为因果的。例如,多打了粮食,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发展了,不但肉可以吃,皮毛可以作工业原料,而且可以为农业提供动力和有机肥料。在目前我国工业还不十分发达的条件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动力主要还是依靠大牲畜,农业的肥料主要还是依靠人畜粪便等。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畜牧业发展得快,哪个地方的粮食增产就比较显著。我县六十铺公社大庄大队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大队原是一个缺粮队,现在已经变成了余粮队。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近年来这个大队的畜牧业发展得比较快。全队共有一万二千亩耕地,就有大牲畜七百八十五头,差不多平均十六亩地有一头,许多人力干的活都用牲畜代替了。这样一来,这个大队不仅在去年做到了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都提前半月完成,而且腾出劳动力加强了田间管理,增施了肥料,因而粮食增产的幅度就比较大,去年全大队就卖了六十多万斤余粮。再如稻田养鱼,鱼拉的粪便可以起肥水作用;鱼吃掉了水中的害虫和杂草,又有利于水稻增产。据刘集公社苏一大队计算,他们利用稻田养鱼,除平均每亩收鱼一百五十一斤外,每亩水稻平均要比没有养鱼的多收10%左右。再如养蜂,除了生产的蜂蜜、蜂蜡,作工业原料、供人们食用和医疗药物用以外,蜜蜂在采集百花的同时,也给植物进行了授粉的工作。这样,就既可以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增产起促进作用,又节省了大量人工授粉所需要的劳力,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情。
当然,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又要大搞多种经济,是有不少矛盾的。看不到或不注意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对的,其结果不是影响粮食生产,就是多种经济搞不起来。但是,也应该肯定,这方面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例如,我县人多地少,每人只有耕地二亩多,耕地不足的矛盾就是相当突出的。但是,由于我们发动群众实行套种、间种和混种,扩大复种指数,以及开荒和广泛利用废地和零星土地等办法,尽可能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因而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始终是比较稳定的,约占全部耕地五分之四,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约占全部耕地的五分之一。
在尽力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根据我县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我们有重点地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我县地处淮河中游,境内湖洼较多,历年来水旱灾害频繁,对于农业增产威胁甚大。因此,解放以来,我们比较注意抓水利工作,发动全县人民大搞河网化。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共开挖了六百多条河流,建立了一千二百多座涵闸和水电站,已基本上实现了低标准的河网化,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水旱灾害的威胁大大减轻了。在水利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我们又着重抓肥料,抓适时早播和合理密植,抓田间管理,提倡精耕细作,提倡改良土壤,大力推广良种,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加强植物保护工作。在贯彻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县委和公社党委都注意抓远薄田这个薄弱环节,挖沟打塘,增施肥料,加强管理,使各类田能够平衡增产。所有这些因素集中起来,就使得最近几年来我县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能够逐年提高,1958年是二百六十三斤半,1959年就增加到二百七十八斤,1960年又增加到三百零一斤,比解放前提高了一倍。
因地种植,各种作物作合理的布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这也是促使粮食和多种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最近几年来,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我们都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即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对粮食和多种经济生产进行规划,力求做到使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布局更加合理。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在粮食作物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小麦、水稻、红芋三大作物。小麦是淮河流域的主要作物,我县的土质、气候最适宜它的生长,因而播种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水稻在淮北是新推行的作物,但是由于它的产量高,在我县也适宜于种植,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红芋的适应性很强,产量高,我县农民又有种植的习惯,因而种植面积一般占晚秋作物的60%左右。抓住这三项大宗作物,全县粮食生产就有了保证。多种经济方面,在河流、沟塘和湖洼地多的地方,以搞水产和养殖业为主;在河坡、河滩等废地上,就广泛种植荆条、杞柳、芦苇、荻柴等耐水作物,以发展各种副业生产;在低洼易于生草的地区,就建立畜牧业生产基地;在岗地就大种蔬菜,同时也发展养鸡、养鸭、养蜂、养兔等项生产。
粮食和多种经济大发展以后,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耕作更加精细了,生产项目增多了,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根据以粮为纲的方针,我们平时把80%左右的劳动力用于粮食生产,其余的劳动力则用于多种经济的生产。几年来我们一般地坚持了劳动力的这一分配比例,这是我县的粮食生产所以能够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社办工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各种副业,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了一部分劳动力,但是坚决反对了分兵把口的做法,一再强调把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其次,合理地安排各种农活,尽可能把各种工作错开,对于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有很大作用。例如,1960年夏收夏种期间,虽然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缺十万多个劳动力。于是我们就决定把一些可以提前收割的作物提前收割,特别是尽可能赶在夏收以前把夏种的肥料运到地里,从而大大地缓和了夏收夏种中各种农活调配不开、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此外,我们还发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尽量压缩非生产人员,强调在劳动力的使用上要因人制宜和发挥特长,并且从作物的品种上想办法,尽量多种一些产量高、成熟快、费工少的作物。总之,我们多方面想办法的结果,使劳动力的安排和使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根据我们的体会,在发展多种经济上,坚决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行公私并举,集中生产和分散生产同时进行,把凡是可以由社员经营的家庭手工业和副业尽可能让社员自己经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增加社员的收入,鼓舞社员从事多种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可以减少发展多种经济同发展农业生产争劳动力、争资金、争技术的矛盾。因为把许多细小的家庭手工业和副业让社员经营:第一,可以把许多零星闲散的土地,把家生的和野生的东西都利用起来,真正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第二,家庭手工业和副业,如手工编制、养猪、养羊、养鸡、养兔、养蜂等,是老人、妇女、儿童等半劳力和辅助劳力就可以从事的。在发展这些事业上实行公私并举,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把一切可用的人力都使用起来。第三,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和副业,由于规模小,所需要的资金少,设备和技术也比较简单,一般的社员个人就可以解决。由于正确地贯彻了这一方针,据统计,这几年来我县由社员个人经营的多种经济生产有养猪、养羊、养蚕、打鱼、割草、编制等二百多项,其产值约占多种经济总产值的40%左右。这就有力地说明,在发展多种经济上实行公私并举,集中生产和分散生产同时进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好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