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勤俭公道的管理员岳瑞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5
第2版()
专栏:陕西通讯

勤俭公道的管理员岳瑞兴
本报记者 何介臣 伊晓
“公共食堂,咱们的子孙后代都要在这里吃饭,咱们是开路领头的人,头要开好,路要走正!”这句话是陕西渭南华州公社南小小队食堂管理员岳瑞兴在两年前初办食堂时说的。当时带头办这个食堂的只有九户贫农,岳瑞兴是其中之一。因为他在旧社会遭过难,吃过苦,为人正直,大家就公推他为管理员。在食堂成立大会上,大家鼓掌请他讲话。可是岳老汉再多的话没说出来,挣红了脸就讲了这么一句。此后,他经常对炊事员讲这句话,当自己碰到困难的时候,也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创业难”,食堂虽小,困难不少。可是,岳瑞兴下定了踩开集体食堂这条路的决心,重重困难被他一一克服了。当时食堂唯一的家底,就是五分菜地。岳瑞兴就在这五分地上打起了兴家立业的主意。因为管理的好,竟然收摘了九千多斤黄瓜,除食堂自用以外,净余六千多斤,卖了三百六十元。用这些钱,不仅解决了油盐酱醋的开支,还置备了炊具,买了猪娃。家兴带来了人丁旺,原先没入伙的社员一批一批地要求入伙,不出一个月,全村二十九户都参加了食堂。
起初社员对集体食堂最担心的就是怕炊事员们大手大脚抛撒粮食。岳瑞兴深深体会到社员这种心情。他和炊事员开会说,家家户户把口粮交给食堂来办,这对食堂该是多大的信任。咱们一定不能浪费。炊事员们平时很尊重他,这一次却和他顶了嘴,说:“好我的爷哩!谷碾成米,麦磨成面,生米生面作成熟饭,那儿不是损耗,就是自己家里作饭,锅边碗底也不只沾一两半两啊!”岳瑞兴虽然一时说不过炊事员,可是他想:“难道从生粮到熟饭个个环节都一定要有损耗吗?咱就一个一个环节的试试看能不能节约。”第二天,他就去看社员是怎样磨面的。当时,磨面的社员正在筛麦子,岳瑞兴把筛出来的一堆土重新筛拣了一遍,就筛出了将近二斤麦颗。原来,磨面的人把粃颗和土一道筛出去了。他又去看磨面,因为磨盘扫的不净,再加上有风,也有不少损耗。他就和炊事员商量好,由食堂自己来筛拣粮食,又选定两个过日子仔细的女社员包干磨面,好天多磨些,有风天就不磨。这样,一百斤麦子,可多收回四五斤面粉。他这种节约粮食的高度责任心,使炊事员和社员很受感动,在这里爱惜粮食便形成了风气。
岳瑞兴常对炊事员们说,办食堂要和自己当家过日子一样,一柴一米是咱们一大家子的,也是自己的,要眼尖心疼,处处留意。有一次,他发现饭熟了,可是灶里还有火,别人认为饭熟了火着不完是个常事,可是他想:“饭快熟的时候不添炭,抓上两把烂柴,饭熟火尽,不就省下炭了吗?”他试了一下,一天能省七十斤炭。他把这个用柴办法,教给了食堂烧火的岳德祥,果然,按着他的意见去办,日积月累,节省了大量燃料。
岳瑞兴还苦心钻研,力求把伙食办得又省又好。去年食堂菜地因为作务的好,蔬菜丰收,自己吃不完还卖出了一万多斤,有些老的菜叶社员们都不想要了,可是他却仔细地拣了起来。现在每个饭桌上都有一碟酸菜,人人都说好吃,可是好多人没想到这就是原来大家看不上眼的东西。人们把黄瓜蔓拉掉准备喂牲口了,岳瑞兴把它翻了个过,摘了三百多斤小瓜钮,腌了起来,人们吃的时候都说以前很少尝到过这样又嫩又脆的咸菜。这里是小麦产区,群众习惯吃面粉,去年因为受了自然灾害,小麦收成不很好,又调出一部分粮食支援了重灾区,因此吃粗粮比往年多。为了提高用粗粮作饭的技术,让群众吃好,岳瑞兴到处求师访友。有一次他到西安市一家机械厂参观,吃饭时尝着他们的玉米蜂糕是甜的,他感到很新鲜:“吃玉米面还放糖?”当时主人告诉他不是放了糖,是发酵得法,一斤玉米面可以作三斤。他一听就认了真,刚放下饭碗就跑进灶房去请教去了。回到村即按照学来的发酵方法试验,失败了三次,终于蒸出了有甜味的玉米蜂糕。
岳瑞兴还有一条经验,就是“称心如意是好饭,不投人心意,拿着细米白面也作不好”。因此他特别注意天寒天暖,农忙农闲,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要求。如娃娃害病,妇女怀孕,学生上学以及逢年过节他都留心在意,尽可能照顾到。全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的生日都在他的日记本上记着。那位老人寿辰到了,家里不用操心,食堂按照当地风俗,一早就把寿桃、寿菜送到了门上。
岳瑞兴经常操心那一个社员吃好了没有,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很俭朴,公私界限划得非常严格。他这种作风也影响了全体炊事员,大家都和社员一起吃饭,花样饭先让社员吃再自己吃。因为岳瑞兴办食堂尽心尽力,又大公无私,受到了全小队社员的信任和爱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