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在杂技舞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5
第6版()
专栏:百花园

在杂技舞台上
这里所讲的是中国杂技团演员们精心挖掘、整理提高杂技艺术的片断。
《万象更新》
杨小亭的古典戏法《吉庆有余》,已经为许多观众所熟悉:演员从那“神秘”的大袍中变出二十多个盛水游鱼的玻璃缸和那烈焰熊熊的大火盆,而且水不沾襟,火不燃袍。今天,杨小亭又在这个传统节目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节目——《万象更新》。
在《万象更新》中,观众可以看到:杨小亭脱掉长袍,翻个跟斗,从紧身的短褂中取出来一盆烈火。转瞬间,火熄了,盆里“长”出一盆水仙花,而且从花丛中飞出一只鸽子,象征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欣欣向荣和绚丽多彩。
一个丑角的创造
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手持托盘的炊事员,随着轻快和谐的音乐出现在观众面前。他热情地招呼着台下的“客人”。他那愉快、风趣、爽朗的神态,使观众不禁发出会心的笑声。
这是杂技丑角演员陈腊本的苦心创造。杂技丑角演员专演滑稽的串场节目,以调剂晚会的气氛。《炊事员》这个节目就是利用了丑角表演形式比较自由的特点,反映了新中国炊事员的乐观主义精神。
陈腊本为了提高丑角表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创作过程中深入到人民公社食堂,观察炊事员的劳动生活,学习他们热心服务的精神,增加了节目的生活气息。
不是一日之功
演员手持八根细竿顶着盘底晃动旋转。随着优美的音乐,演员们轻盈地前后翻着跟斗,他们手中支撑的这些盘子,忽而像迎风而立的荷叶,忽而形成上下翻飞的“彩蝶”。
观众欣赏《盘子》这个节目只不过七、八分钟。但演员们要把这种自如的表演和高超的动作结合起来,造成一种美的意境,却需要长时间和多方面磨练。演员为了整理和提高这门传统技艺,在老艺人的辅导下,无论盛夏和隆冬,坚持苦练,不断增加手腕的耐压力,掌握盘子的转动规律。最初练习时,每人手持一块盘子转动二、三分钟腕子就酸了,最后一直练到每人手持六到八块盘子不停地转动二十多分钟。有的演员还用倒立等方式坚持不懈地苦练颈部的耐压力和掌握倒立时盘子旋转的规律。在表演技巧较难的“对头顶”(两位耍盘子的演员头顶头)时,虽然演员的眼睛看不见盘子,两臂又是向后背着,但仍能熟练地掌握盘子转动的规律,就像运用自己手指一样自如。
(凤佩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