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前驱者的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7
第8版()
专栏:

前驱者的血
郑歌
三十年前的今天,即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伪警备司令部,用活埋和枪杀的毒刑,残害了二十多位革命烈士,其中包括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何孟雄同志及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和李伟森等五位左翼作家。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它残酷统治的二十二年中又一次欠下的滔天血债。
在烈士们牺牲以后的两年,即1933年2月7日,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最后,深沉地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时隔三十年,鲁迅先生那“在悲愤中沉静下去”、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的心情,我们还是能体会一二的。风雨凄其,正是统治者“杀人如草不闻声”的暴虐年代。“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却无写处。但他还是坚定地相信明天的胜利,相信胜利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就像他在两年前的悼文里说的:“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前驱的血,总是要替后来者照亮继续奋进的道路,让他们沿着这条用血铺成的长途前进。殷夫的遗诗中就说过:“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我们不要悲哀或叹息,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让死的死去吧!》)
一个战士倒下去,激励着更多战士的奋起。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对于前仆后继的勇士来说,是并不在眼里的。暴虐恰正是反映了屠夫们对革命力量的恐惧。这在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时发表的宣言中,不是都说得清清楚楚吗?宣言说:“我们左翼文化战线的损失固大,然而也使一切人们更明了的认识了国民党政权的实质及其末日的快临!”(载《前哨》第一卷第一期,1931年4月25日出版)
这种大无畏的气概,这种在如磐夜气里看到晨曦、在战友的鲜血旁听到胜利号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本色。龙华狱中的遇难者,受尽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刀刮、索绞、油煎、砍头、活埋……但是仍然毫无惧色;不但毫无惧色,而且含笑就义,慷慨高歌地走向刑场。“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是当年龙华狱中的题壁诗。表现在这两句诗里的狱中烈士们的坦荡胸怀和乐观情绪,至今还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于是我又想到:前驱者的血,不仅照亮道路,也告诉了后来者应该怎样坚定地同敌人作斗争,怎样严肃地对待自己所献身的壮丽的事业,怎样真正地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烈士们的斑斑血迹,永远像瑰宝一样闪烁着光芒。三十年是如此,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如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