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各族人民在公社大家庭里团结互助发展生产 东风公社粮棉增产牲畜兴旺 两年开荒二万五千亩,去年遭灾粮产量仍然超过一九五七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09
第2版()
专栏:

各族人民在公社大家庭里团结互助发展生产
东风公社粮棉增产牲畜兴旺
两年开荒二万五千亩,去年遭灾粮产量仍然超过一九五七年
新华社乌鲁木齐7日电 新疆乌苏县东风公社各民族社员在人民公社大家庭里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生产。原来经营单一的民族,实现了农牧结合;原来生产水平较低的民族,提高了耕作技术水平。到现在,全公社耕地面积扩大三分之一,粮棉产量都超过公社化以前的水平;牲畜也增加30%以上,达到二万五千多头。
东风人民公社是个多民族杂居区,社员包括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锡伯等几个民族。全社五个生产大队中,有两个以汉族社员为主,两个以哈萨克、维吾尔族为主,一个是民族杂居。过去汉、维吾尔、回族经营农业,哈萨克族以牧业为主。解放前,都以单一民族为主形成自然村,经常因为牧民的牲畜吃了庄稼,或者农民开荒占了草场而引起纠纷。解放后,由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逐渐消除隔阂,关系日益密切。但在公社化以前,大部分农、牧业生产合作社仍以自然村为基础组成,生产上联系较少,各民族的生产水平还有差异。一些对各民族共同有利的较大水利工程,因社小力薄,也不能及时修建,影响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这个公社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大量待垦荒地和丰美草原,宜农宜牧。过去因为缺少水利设施,大量荒地不能开垦。公社化后,情况不同了,经过公社的统一规划,各受益的生产大队根据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协作,修建起了许多渠道和水库,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例如以汉族为主的西湖大队和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头台大队,在公社化头一年,便共同兴修起大泉水库,解决了扩种所需水源的问题。就这样,全公社兴修的水利为开荒造田创造条件,仅1959年和1960年,各大队就开垦出二万五千多亩新的农田,粮食作物的面积扩大一万五千多亩。去年尽管遇到干旱、冰雹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仍然超过了1957年。
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使全公社各族社员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公社成立以来,以汉族社员为主的生产大队,在每年春耕和田间管理阶段,总要派出有经验的老农和技术员,到哈萨克族大队传授技术,帮助生产;哈萨克族大队则以畜力支援汉族社员,并且交流放牧经验,帮助汉族发展牧业。以哈萨克族社员为主的头台、车排子两个生产大队,过去都是牧区,大部牧民不懂农业技术,耕地很少,年年要买进口粮。公社化后,西湖、甘河子等大队长期派人把种稻经验和使用新式农具的技术教给牧民;头台大队修水利时没有测量人员,西湖大队就派出自己的水利员去帮助。现在这两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大队生产上都已赶上汉族大队,耕地面积扩大一倍,不仅口粮自给,去年还向国家卖了余粮。
东风公社各民族社员在同劳动、同生活中,加强了在文化、语言和优良传统方面的互相学习,加深了民族间的友谊。现在,各民族社员之间语言上的障碍正在逐步消除。一般汉族社员都能讲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用语,哈萨克、维吾尔等族社员懂汉语的更多。(附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县东风人民公社头台大队的青年技术小组人员,正在检修农具,准备春耕。
新华社记者 闵福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