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公社威力鼓起社员更大的干劲 芙蓉公社田间管理和春耕准备齐头并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0
第3版()
专栏:

公社威力鼓起社员更大的干劲
芙蓉公社田间管理和春耕准备齐头并进
据新华社讯 江苏省武进县芙蓉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战胜了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取得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最近,通过总结三年来的办社经验,进一步鼓足了社员的干劲,为争取今年有个更好的收成,目前,全社正在展开以管理越冬作物和备耕为中心的生产活动。
芙蓉公社位于长江以南,是一个水网地区,地势低洼。在公社化以前,由于水利条件较差,有一部分田一年只长一熟,而且常常受到旱涝影响,产量不稳定。1958年建立公社以后,建渠造闸,修筑圩堤,增加机电灌溉设备,增强了抗灾的能力。1958年全社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长26.2%;1959年夏秋都遭到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虽然比1958年有所减少,但比正常年景的1957年仍增产18.5%,去年又受到特大雨涝袭击,但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增加8.9%。在战胜自然灾害、取得农业增产的同时,养猪和渔业也有很大发展。1960年成鱼产值比1957年增长四倍。全社共养猪一万多头,平均每户有两头以上。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58年社员平均每人纯收入比1957年增长21%,1959年比1958年增长10.7%,1960年又比1959年增长26.5%。
芙蓉公社的农副业生产连年发展,是由于发挥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这个公社是由原来十一个高级社合并建成的。建社时,就以原来高级社为基础,划成了十一个生产大队、一百二十七个生产小队。同时,把土地、劳力、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小队,实行了“三包一奖”。历史上产量较低的双庙大队,1960年大多数生产小队都超过包产。社员们获得超产奖励以后,劳动积极性更高,在冬季生产中,出勤率经常保持在95%以上。
人民公社的建立,为发展农业生产开辟广阔的道路,办了许多原来高级社所办不到的事情。公社化后,公社党委根据当地地势低洼、易旱易涝的特点,对水利建设做了统一规划,然后由各大队包给生产小队兴修;对于超出大队范围的水利工程,则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开展必要的协作。三年来,新建灌溉干渠九条,排水闸十五座,并把全社三十公里长的圩堤普遍进行了加高培厚。与此同时,公社又用社办工厂上缴利润和各大队按比例上缴的公共积累,帮助各大队新建了七个机电灌溉站。使全公社二万四千五百亩水田全部实现了机电灌溉。地势低洼的城湾大队,1957年之前常受雨涝威胁,有30%的面积一年只长一熟,产量极不稳定;公社化以后,修了圩岸,建了一个水闸,有了机器排灌,不仅使原来五百多亩一年只长一熟的田变成一年两熟,而且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芙蓉公社目前通过总结三年办社经验,干部、群众进一步鼓足了革命干劲,冬季生产和备耕工作已做出很大成绩。全公社一万五千多亩三麦已普遍追足一遍腊肥。同时,又为春播准备好了三十多万担基肥。入冬以来全公社已修造锹、锄、犁、耙、喷雾器等中、小型农具共一万八千多件,公社农具厂和大队修配站还组织铁、木、竹匠轮流到各小队去修理农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