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双王管理区推广张秋香经验 看天看地抓棉田备耕 新场公社加速种棉脱籽消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1
第1版()
专栏:

双王管理区推广张秋香经验
看天看地抓棉田备耕
新场公社加速种棉脱籽消毒
本报西安10日电 全国著名植棉能手张秋香所在的渭南县城关公社双王管理区,进一步推广张秋香看天看地看庄稼的经验,从当前的天情、地情出发,又早又细地抓棉田备耕。
张秋香务棉的一个特点是“年年不同,一年一个务法”。入冬以来,当地一直没有透雨厚雪,但是去年秋季雨水较多,棉田底墒尚好,土壤下湿上干。因此,管理区按照张秋香提出的立春前后及时耙耱以收墒和提墒的建议,督导各生产队突出抓耙耱保墒。这项备耕工作提前在1月中旬开始,比去年同期早一个多月。由于这项措施符合实际,社员信服,行动就快。朱王、张家、双王生产队的棉农在短短五天内,就耙耱完预留棉田。针对今年动手早、土地未完全解冻的特点,这几个队都进行了顶凌耙地,这样可以把已解冻的土层全部划破,促进早保墒、保厚墒。为了预防春旱,水利条件较好的生产队先灌溉后耙耱。张秋香直接领导的八里店小队植棉组,1月19日就把十一亩试验田饱灌了一次水,平均每亩比去年多灌水十立方米,并适时进行了耙耱。
张秋香棉田备耕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棉花喜热不喜冷,宜上热性的底肥。为此,各生产队今年都把以往热性肥与冷性肥混积混施改为单积单施。在施肥方法上,各队不生搬硬套张秋香的经验,而是各按自己不同的地情,区别对待。朱王生产队考虑到本队棉田面积大,土质复杂,就没有采用张秋香植棉组把圈肥、羊肥等热性肥料混合起来施的办法,而是给水地施了较多的羊肥,干旱地和下湿地分别施了圈肥和壮土,个别阴湿的地块施了热性更燥的草木灰。去年,这个队采取了这些措施和其他措施,棉花丰收,平均亩产比前年提高31.9%。渭河畔上的章田生产队,80%的棉田是面沙地,这种地土质松,地力不足,每亩地多施了两千斤猪肥。猪肥虽是凉性,但按照他们历年的经验,猪肥养料多、水分大,可增加团粒结构、改良土壤。
在棉田备耕工作中,双王管理区今年特别早抓了选种工作。目前,全管区已把九万斤籽种发到了植棉小组,发动棉农粒选。去年秋季棉花淋雨较多,棉籽成色差,因此选种工作要求特别细致,大田需要的籽种从中腰花(盛春期开的花)里选,高田的籽种则是逐株逐枝地从双桃棉、花托五瓣和花托六瓣的棉花上选出来。
到2月6日,全管理区七千八百亩棉田已耙耱保墒四千二百七十九亩,施肥一千二百六十九亩,灌溉一百二十八亩,粒选棉籽六百五十五斤,修补棉田农具二千二百一十八件。最近,这个管理区检查了棉田备耕工作,要求全体棉农根据今年天旱春早的特点,赶紧做好棉田备耕工作。
本报讯 据湖北日报消息:湖北省宜都县新场公社积极为今年计划种植的八万亩棉田准备种籽,现正采取专人领导、固定劳力的办法,清查棉种,准备熏蒸。
新场公社棉花选种工作早从拣花时就开始了。拣花时,干部和社员普遍通过朵选和块选,将作种籽用的大朵花、岱字棉都分存一边。预计脱出的棉籽可以保证达到一次播种所需八十万斤的数目。为了预防万一,还留下了一套后备种籽。
为了加速种棉脱粒和提早用药剂处理,公社党委对群众进行了选种的教育。起初,有些干部和群众满足于去年的朵选和块选,认为棉籽只要轧出来就都是好种,不必再用药剂熏蒸,放松了脱籽工作,脱籽进度很慢。经过讨论,社员们从许多事实对比中认识到棉种处理的重要性。三星管理区共青生产队,去年由于头年种籽熏蒸处理得好,不仅补一次就达到了全苗,还减少了后来防治虫害的工作量,去年平均单产籽花达三百三十多斤。而连界的五一生产队由于种籽没有处理好。补种两三次才达到全苗,结果棉苗生长不一,结桃又少又小,单产籽花只二百一十斤。讨论中大家算了季节账:药剂处理种籽,从集中、放药熏蒸到开仓再粒选,大约需要一、二十天,而今年“立春”比往年早,种棉脱籽工作再不能拖迟。
全公社共确定十四个干部专门领导棉种准备工作。各队共固定劳力二百多人进行种棉脱籽和药剂处理。各种动力轧花机以及人力轧花机都已同时开动。目前,全公社已有十一个生产队集中了七十五万斤棉种。仅幸福生产队三天便把十多万斤棉种熏蒸入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