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相互促进 相互支援 共同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5
第2版()
专栏:

相互促进 相互支援 共同提高
上海市轻工业局局长 陈克奇
上海是我国轻工业基地之一,全国人民以大量的原料材料,支援上海轻工业的生产,上海轻工业职工也以丰富多彩的日用轻工业品,积极支援各地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近几年来,上海和全国各地轻工业之间,在生产技术的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方面,也愈来愈密切了。
不争上游就要退居下游
大跃进以来,各地轻工业工厂试制和生产了不少高级精密的轻工业新产品,上海的轻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提出了在技术上不断交流不断提高的要求。
上海轻工业广大职工在这万帆齐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形势面前,一方面感到欢欣鼓舞,一方面也觉得形势逼人。事实证明,在这场你追我赶的社会主义大竞赛中,只要谁停滞不前,甚至把前进的步伐放慢一些,就一定会落后,使自己退居中游或落于下游。以金笔为例,1958年,中央轻工业部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全国金笔质量大评比中,前三名都是上海的产品;1959年,第一名虽仍是上海的“英雄”金笔,但第二名、第三名已是安东的“金龙”金笔和北京的“金星”金笔;而去年上半年的一次评比,安东笔厂的金笔就跃居首位。上海的金笔厂认清了这样的形势,并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一面学习先进,一面充分发动群众,切实采取提高质量的措施,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去年下半年,“上海牌”金笔和100号“英雄”金笔的质量又保持了先进水平。这说明上海轻工业在这全国规模的大竞赛中既要欢迎外地“后来居上”,又要不甘落后,力争保持先进的水平。这就必须不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容有丝毫自满和懈怠。
在新任务面前需要加倍努力
上海轻工业今年的任务是,在千方百计增产高质量、多品种、低消耗的日用轻工业品的同时,要求成批成套地试制和生产高级、精密的新产品,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十分光荣的。要完成这个任务,除了继续运用和发展已有的全面跃进的经验外,还必须十分虚心地认真地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同时,为了督促自己不断前进,还必须无私地把我们的技术经验积极主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各兄弟单位,通过相互学习,不断交流,教学相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厂与厂、部门与部门间应有的正确关系。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得很清楚的。在上海轻工业的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老大自居,不愿向别人学习”和“支援别人,超过自己,自找麻烦”的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海虽然是全国轻工业的老基地之一,在技术上具有很多的优越条件,但是认为“人家没有什么可学”的不虚心向人家学习的态度,这是会阻碍自己的进步的。实践证明,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不断前进。如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永久牌”自行车,在1959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最好的产品以后,他们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自己仍然有些地方不如外地产品。于是他们不但向产品被评为第二名、第三名的工厂学习,而且还向被评为最后一名的工厂学习。他们发现这种产品坐垫底下的几根小弹簧比“永久牌”好,就马上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在兄弟地区积极支持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而在1960年的再次评比中,保持了全国先进水平的荣誉。
支援别人也是促进自己继续进步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任何技术上的成就都有一个发展、巩固、提高和再发展、再巩固、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故步自封,而外地学习回去,加以巩固提高,结果是“上海开花,外地结果”,这是老大自居,不虚心学习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学习先进,不断革命的精神。许多事实还告诉我们,支援别人,也是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和共同提高的重要动力。因为别人提高以后,就会进一步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同时,支援别人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如上海国丰造纸厂为了满足各地交流技术经验的需要,把几年来试制成功的几十种工业用纸的技术经验总结出来,主动地做好交流准备,在各地试制和生产过程中并积极地给以帮助,这样既支援了别人,又整理总结了经验,提高了自己。
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是辩证的,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上海轻工业既要虚心学习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要主动支援兄弟地区,从而巩固提高,这对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三面红旗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持虚心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今年上海轻工业新的光荣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