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国营华侨农场是安置归侨的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5
第7版()
专栏:

国营华侨农场是安置归侨的基地
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方方
为了安置归国华侨,国家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五个省(区)扩建、新建和改建了二十五个国营华侨农场。这些农场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证明:只要从国营华侨农场的任务和归侨场员的特点出发,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指示精神和我国的侨务政策,把国营华侨农场建设成为安置归侨生产和学习的基地,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办好的。
国营华侨农场,虽然从1952年已经开始兴办。但其中绝大部分是1960年,为了接待安置成批因为生活或环境所迫,不能或不愿继续在国外居留的归国华侨,在短促的时间内,新建或扩建的。所以国营华侨农场虽具有一般国营农场的性质,但又肩负着安置归侨和引导他们参加生产的任务,并且要为继续接待安置成批归侨作好准备。国营华侨农场有些是在国营农场的基础上扩建的,部分是原有国营农场的场员,但绝大部分场员是新归国的华侨。他们虽然大都是劳动者,但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具有不同体力、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他们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老人,以及襁褓中的婴儿和家庭妇女。国营华侨农场的任务和场员的这些特点,提出了农场既要自始至终地从发展生产的观点出发办事,发挥它作为安置归侨的基地作用,同时又必须在安排生活、生产、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根据场员的特点,作巨大的努力和妥善周密的安排。
场员大都是在国外流离失所、无法谋生、扶老携幼、举家归国的,一般都两手空空。所以,农场首先一个任务,是要根据中央对归侨“热情接待、妥善安置”的方针,认真做好成批安置的一切准备,包括解决住房、吃饭、被服、医药、子女入学入托以及老人的安置等问题的准备。许多农场都总结出这一条经验:只有做好接待和安置工作,才能迅速引导他们参加生产,树立以场为家、安居乐业的思想。广东大南山国营华侨农场,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迅速完成了成批接待归侨的基建工程,使新归侨到场就可进入新居,并且在种植自给性粮食作物和蔬菜方面,也及早作了准备。同时,因陋就简,迅速地办起学校、托儿所等,解决了儿童的入学、入托问题。无依无靠的老人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这些措施和安排,使新归侨深受感动,感谢祖国对他们的关怀,从而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投入了生产。
由于华侨农场一般是新建或扩建的,因而主要依靠开垦荒地。为了办好农场、安置好归侨,照顾到归侨劳力和专长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服从整个建设规划的情况下,国家多调拨一些农业机械、排灌和现代化运输设备,是必要的。但是农场的领导思想,以及对场员的思想教育,都要从防止贪大求洋和单纯依赖的思想,应当树立用双手劳动创造一切、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思想。归侨大都热爱劳动和富有创业精神。他们之中,已经涌现出来的大批动人事例,说明了他们是有志气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立自己的家园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贡献力量的。国营华侨农场负有发展生产和安置归侨的双重任务,所以在做好一切生活上的安置的同时,还要从土地、农具、种子等各个方面做好生产准备,使他们一经安居下来,就有英雄用武之地。这样,就不致虽然在生活上有了安排,却无事可做,仍然安不下心来。许多国营华侨农场就是建立了这种正确的思想和准备工作做得好,所以生产上迅速获得了成绩。仅仅1960年一年就开荒十多万亩。海南岛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建场时当地只有三户人家,被称为“三盏灯”。几年来已拥有九万多亩耕地,去年一年就开荒达四万多亩,共种有一百多种作物,已成为可以安置一万多场员的大型农场。
归侨到场后,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粮食、副食品和经费的自给,改变全靠国家调拨供应的情况,国营华侨农场在生产安排上必须根据中央以农业为基础,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精神,先抓粮食、蔬菜、油料、肉类的生产。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因地、因时、因人、因作物制宜的精神,有重点地全面发展各种经营。这不仅可以适应归侨的不同体力和专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组织更多的归侨参加劳动生产,还可以增加农场收入,扩大再生产。广东陆丰华侨农场执行了这个方针,已经实现了粮、菜、油、肉、糖的自给,并且利用番薯综合加工,可生产大量淀粉。还可以制造葡萄糖。薯渣仍可作猪饲料。兴隆华侨农场除粮食和副食品已部分自给和全部自给外,工资也自给有余。今年各农场已都提出要在短期内实现粮食、副食品和经费自给的要求,并作了全面的安排。
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办好农场,必须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超产奖励和评工记分的制度。实行这种制度,能够更好地贯彻勤俭办场的方针和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促进生产,减少浪费。实行这种制度,在定勤时,对新归侨可以适当照顾,包的项目、工种、时间,也应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短到长,由点到面,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对劳动力少,生活上有困难的,可以酌予补助。但应谨慎地妥善处理工资和补贴的问题,做到使劳动力强、确有专长的归侨更能发挥积极性,逐步增加工资收入,减少国家补贴;并避免补贴过宽的现象发生,使负担多而劳动力少的归侨也能保证一般的生活,安心生产。个别华侨农场已试行了这种办法,场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工效都大大提高,生产和经营上都出现了新气象。
政治是灵魂。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农场最重要的保证。过去一年归侨场员中涌现出大批积极分子和红旗手,成为农场的骨干力量,是各农场对归侨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结果。农场党委必须在抓生产抓生活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华侨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但他们刚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国家回到社会主义祖国,生活方式一时还不习惯,思想认识一时还跟不上形势,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防止急于求成、简单生硬的偏向。要针对他们不同阶层、不同觉悟的不同思想特点,和他们一般缺乏农业生产知识的情况,逐步加强以生产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逐步进行三面红旗和启蒙的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长期在农场安居乐业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帮助归侨解决必需而又可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劳动和生活安排等方面,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归侨以比国内一般人民较多的照顾,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防止片面讲照顾、迁就而不进行教育的偏向出现。
华侨农场还应当办好学校,使应当进入中小学的儿童全部入学,并以它为中心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成人补习学校,教育提高归侨场员及其子女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适应有些华侨不通祖国语言文字或是熟悉外文的特点,多推行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多方面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和农场附近人民公社的关怀支持下,充分发挥归侨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我们就一定能够逐步地把华侨农场办成为粮食、副食品和经费能够自给的、综合性的、多种经营的先进农场,成为安置归国华侨的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