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荒野变成了乐园——大南山华侨农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5
第7版()
专栏:

荒野变成了乐园
——大南山华侨农场见闻
林映海
在最近重访广东省普宁县国营大南山华侨农场的途中,我不断的回忆着去年2月初的第一次访问。
大南山国营华侨农场座落在景色秀丽的隆江江畔,土地肥沃。可是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坡野地。现在,荒野已经初步开垦出来,并且种上了粮食、蔬菜、荔枝、菠萝、柑橘、香蕉、桃、李等水果和香根、香茅等亚热带作物。场员们已经吃到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粮食已做到基本上自给,蔬菜不但自给还有余。农场里有养猪场、三鸟场,养着一千多头猪、牛、羊,六千多只家禽。八百多名新归侨都住进了新建的一幢幢砖瓦房,场内还建起了学校、商店、托儿所、食堂、医务所、发电厂、农具修配厂等。夜里,电灯在闪闪发光。农场的道路、水渠也安排得有条有理。工地上,场员们正在兴建一座小水库,建成后可使全场七、八千亩水田实现自流灌溉。
去年2月,一决定在这里建场,普宁县委就提出“安置好归侨,建设大南山”的豪迈口号,由县委第一书记挂帅,组织了专门办公室,并下放一批干部参加建场工作。为了妥善安置新归侨,关怀与支援的手从四面八方伸来。普宁县委集中了大批基建力量和物资,并且从大南山华侨农场老场调来了一百多名场员作建场的开路先锋。普宁县拖拉机站开来了拖拉机为农场开荒,准备耕地。县农场修配厂的工人为农场赶制了大批农械、农具。附近隆江公社的社员们,不仅在百忙中帮助农场进行基本建设,还热情地送来了种籽和种苗。这使第一批新归侨到达农场,就立即住进了新屋,并且有翻耕好的地可种。许多归侨感慨地说,在旧社会,在国内无法生活,不得不到国外找出头的日子,但是在国外照旧是出不了头。现在回到新生的祖国,可算找到了“出头天”了。
有了房子住,解决了吃的问题,还有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得把孩子们安顿好。一定要让新归侨的子女尽快地入学、入托。农场党委领导着归侨们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在十天里头,就办起了小学和托儿所。现在小学已经有了三幢教室,教学设备也逐渐增加,三百多名适龄儿童都入了学。
就这样,这片原来的荒坡野岭,在场员们的辛勤劳动下,按着“边建场、边安置、边开荒、边生产、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一天天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大南山华侨农场的归侨,绝大部分是来自印度尼西亚邦戛地区的劳动者。去年2月,一场突然的大火,把他们世代劳动所得烧得一干二净。现在,充满着希望的农场生活,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万紫千红的崭新景象,已经消除了他们脸上的风霜和愁容。
在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舞下,新归侨场员都把建设好农场,看作是祖国给予自己的光荣任务。几个月来,已经涌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满堂红的家庭。整个农场沉浸在紧张的劳动和浓郁的欢快里。
这就是第一次来访时的荒山吗?回答是千真万确的。重访时看到的这个蒸蒸日上的新建的村庄,正是我去年2月初来时看到的荒坡野地。(附图片)
广东普宁县国营大南山华侨农场建场一年来,已饲养了六千多只鸡、鸭、鹅。这是归侨场员赶着鹅、鸭群放牧       (中国新闻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