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精巧的艺术——见闻杂感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7
第4版()
专栏:

精巧的艺术
——见闻杂感之一
林旭
有人说:最好的实际工作者,也就是最好的艺术家。我在怀柔县青石岭公社,同党委书记、公社社长和生产队的同志们谈了话,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于上面这句赞语认识得更加深刻了。
提起艺术家,人们不免想到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以及许多作家、音乐家的优秀作品。这些艺术家们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思想,给了人们以高度的艺术享受。那自然是值得赞誉和推崇的。
其实,艺术的境界是广阔无际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用多采的画笔为它描绘了灿烂的图画,有人用最好的声音为它谱出了动听的乐曲,有人用锋利的笔触为它写出了美丽的诗篇。然而,更多的人们却是每时每刻地、一声不响地用辛勤的劳动美化了自然,美化了世界,使生活放出了光彩。这种艺术,就是领导的艺术、工作的艺术、斗争的艺术、种庄稼的艺术,等等。当我看到青石岭公社的领导干部们正确地执行了政策,出色地做好了工作的时候,当我看到穷山瘠土上长出了粮食的时候,我想,他们所领导的公社、生产队,他们所尽心经营的每一块土地,那不就是一件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吗?
青石岭公社,是长城以北的深山区。山区自然的特点,就像一个古怪老人的脾气一样,千变万化,难以捉摸。它可以使庄稼结出丰硕的果实,也可以让禾苗长得像野草一样颗粒不收。但是,大自然的征服者们勇于征服自然,也善于驾驭自然。青石岭山区在这些实际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面前逐渐变得驯服起来了。三年以前,这里一直是缺粮区。历史改变了这个山区的面貌。1958年公社化以后,青石岭公社不仅保证了粮食自给,而且每年都把大批的余粮支援其他地区。去年遭受大旱,可是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灾害,仍然把一百多万斤余粮卖给了国家。
如果有人问:荒山野岭上是怎样长出庄稼来的,坚硬的顽石是怎样雕琢成艺术品的?那回答是:既有改变山区面貌的雄心壮志,又有稳扎稳打的求实作风;既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又有精雕细刻的艺术匠心。
从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青石岭公社的干部在执行因地制宜、大办粮食的政策中,把工作做到了何等精细的地步。
这个公社的汤河口大队共有一万四千多亩土地,在确定今年作物种植计划的时候,他们和社员一起一块地一块地进行了讨论,什么地里种什么,什么作物和什么作物间种,是种平垅还是种双垅,用多少种子,施多少肥,都作了研究和安排。有人也许会感到,这岂不是过于琐细了吗?然而,山区的特点正是“高一丈,不一样”,每一架山、每一道川、每一面坡,阴坡和阳坡,陡坡和斜坡,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脾气,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大榆树生产小队多是山坡梯田,土地薄,不能走犁杖,保墒条件不好,如果种玉米,收成较差,种谷子,收成较高。因此,从实际出发,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问题具体解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其效果一定是水到渠成。
善于做到这一切,善于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实是一种精巧的艺术。齐白石笔下的花、草、鱼、虫,每一部分的着色都是不同的,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所以栩栩如生,神态盎然;一支好的乐曲,节奏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所以十分动听。任何事情都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客观情况不同,应该采取的态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不同,当然,结果也是不同的。
从青石岭公社的实际工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种庄稼的艺术,也看到了运用辩证法的艺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