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狂风吹不落太阳——看《洪湖赤卫队》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7
第4版()
专栏:影评

狂风吹不落太阳
——看《洪湖赤卫队》随感
杜若湘
乌云密布,狂风四起,白色恐怖遮天盖地而来。在洪湖的彭家墩乡,红军主力部队撤退了,国民党的保安团,地主反动武装白极会,正浩浩荡荡,一路烧杀,已经到了十里渡口。形势是十分危急了。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愁颜,是仇恨的火焰;我们听到的不是叹息,是愤怒的歌声。赤卫队大队长刘闯拔刀而起。人们高唱:狂风吹不落太阳,暴雨冲不垮山岗,那怕白匪逞疯狂,苏区的人民坚如钢!男女老少齐上阵,定把白匪消灭光!
影片正是在这样的群情激愤的气氛中展开了画幅。赤卫队员和乡亲们磨刀擦枪,捆绑担架,装干粮,积极准备迎接战斗。红旗招展,歌声嘹亮。这个弦定得相当高,也定得好。它表现了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代表者,就是区委书记韩英。在战斗的时候,她乐观、坚定、坚持党的原则,又体贴入微地关心同志;在被捕以后,她忠贞不屈,视死如归。虽然,影片没有安排更多的场面,让她同彭霸天作正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观众们不无有点遗憾;但是,在牢房内母女相见的一场,是感人至深的。母女就要永别了。共产党员的女儿用充满了阶级仇恨的感情,追溯了她们一家在地主、军阀压榨下的痛苦经历,追溯了党和工农政权给她们带来新生。这些追溯是多余的吗?不。没有这些,不足以表现苏区人民的强烈爱憎,不足以表达革命战士对党对人民的忠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信心。“……娘啊,儿死后你要将儿埋葬在大路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我看红军凯旋来,听见乡亲们再歌唱。娘啊,儿死后你要将儿埋葬在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儿要看白匪消灭光,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当韩英在阴暗的牢房里唱着这些词句的时候,观众们禁不住热泪盈眶了。这种眼泪,不是为一般的生离死别而洒,它是被革命战士们的伟大胸襟和阶级深情所鼓舞,被影片的出色的艺术魅力所感染,被演员的真挚的、朴实的表演所激动而泻下双颊的。
影片是在歌剧的基础上拍摄的。它保持了歌剧的主要内容和地方色彩,而又运用了电影的特点,让观众们看到洪湖游击根据地的如画的风光,重新温习一下革命前辈们的斗争风貌。这是应该感谢电影艺术家们的。听说几位主要演员都是头一次上银幕,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洪湖水,浪赶浪,我们社会主义的银幕和舞台上,也是人才辈出、后浪赶前浪的。
看完影片回来,走在充满了节日欢乐的大街上,我忽然想起贺锦斋烈士1928年在洪湖打游击时候写的一首词。他听到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和朱德同志领导部队从粤北打进湘南的消息以后,“喜而不能成寐”。写了这首《浪淘沙》:“花好正含苞,色胜鲜桃,一遇春风即吐娇。飞遍全球成硕果,自信非遥。反动命难逃,挣扎徒劳,革命巨浪比天高。试看湘南与粤北,滚滚波涛。”在洪湖那样的坚苦卓绝的环境里,预见到革命的鲜花“飞遍全球成硕果”,而且“自信非遥”,这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才能做到。贺锦斋烈士正是这样的人,韩英、刘闯和英雄的洪湖赤卫队员们,正都是这样的人。当我们沉浸在今天的幸福里的时候,让我们想着他们,并且学习他们,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进行不懈的斗争吧!(附图片)
〔图为赤卫队员们隐蔽在芦苇中监视着敌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