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理想的光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18
第4版()
专栏:笔谈散文

理想的光芒
杨尚德
写真人真事的散文,要不要提倡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我看非常需要。
我们时代的现实,就是革命理想指导下的现实;我们的人民,就是革命气概与求实精神所武装的人民。散文要充分反映我们时代的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就不能只是平淡叙述;散文要激励人民前进,就少不得革命浪漫主义的光采,就必须使生活本身所固有的高昂情绪有力地闪射出来。
散文,即使是写山川自然面貌,也应该贯注这种革命理想的光芒。高尔基在《苏联游记》中,写过一段很精深的话,他说:
“有一种诗篇是‘与大自然相融合’,沉湎于大自然的色调和线条的,这是俯首贴耳地服从于天赋的视觉和感官的诗篇。它给人愉快,使人平静,它的价值只在这一点上,而这种价值是颇有疑问的。它是给悠然静观生活的人们预备的,那些人站在生活外边,站在历史洪流的岸边。但是,也有用人类意志的力量战胜自然的力量的诗篇,用理智和想像使生活丰富多采的诗篇,这种诗篇是伟大而雄壮的,这种诗篇鼓舞人们从事工作的坚决意志,这是反对现实中的暮气的斗士们的诗篇,这是为新式社会生活和新思想的缔造者所准备的诗篇。”
高尔基这段话,是1929年写的。那时苏联革命胜利不久,宏伟的建设刚刚展开。但是,他在《苏联游记》中,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工人、农民、少年儿童平常的一言一行中,揭示出了生活的动向,阐发出了革命理想的鼓舞力量。这些自然面貌和普通人物一经写出来,就这样神采夺目,光芒四射。我们今天面临着这样沸腾的时代,人在变,社会在变,自然也在变,共产主义理想鼓舞着人们的革命斗志,这就更需要那种“雄壮的”散文,“用理智和想像使生活丰富多采的诗篇”。
当然,一般散文不同于文艺创作。但是,作者可以从深入生活中,以敏锐的观察能力,从真人真事真情景身上选择、抓取最典型的情节,透过表面现象揭示出感人的思想力量。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让“理智和想像”飞腾起来,使人感到更真实。事实上,从古至今,凡属动人的散文,即使是完全写景也好,没有一篇不是贯注着理想的,只不过理想的境地不同罢了。我们今天要的是高昂的共产主义理想。这种闪射着革命理想光芒的好散文,随处可得。比方刘白羽写的《一幅灿烂的生活图画》,从眼前的实景沟通了历史和未来,使人站在一个具体的工地或街道上,看到了革命的理想在如何推动人们创造着现实,激励人们为美好的将来而战斗。这种理想的光芒,有时也可从一个情节的穿插、一句话的选择、运用当中闪射出来。碧野同志的散文《汉江上游丛山间》(见1960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八版),写了治山英雄高华堂的许多动人事迹,为了突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最后来了这么一笔:一个月夜,作者和高华堂一起走路,问到他眼前公路的修筑情形,其中有两句对话:
“你们又引水上山,又参加修公路?它通往什么地方?”我(作者)心想这条公路不是通陕南,就一定是通武汉。
“这公路是我们管理区修的。近处,它通往山下,远处,它通往共产主义!”高华堂的声音又庄重又快乐。……由公路而连到共产主义,这像是很随便的一句话,但作者巧妙地用到这里,就使全文大增光采,它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里,散文里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感染力更强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