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岗列公社岗列大队多快好省经营饲养业 发展集体养猪鼓励家庭养猪 粮食家畜互相促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社员收入普遍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24
第1版()
专栏:

岗列公社岗列大队多快好省经营饲养业
发展集体养猪鼓励家庭养猪
粮食家畜互相促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社员收入普遍增加
本报广州23日电 以粮多、猪多、家禽多著称的广东两阳县岗列公社岗列大队,几年来坚持公私并举、分级饲养的方针,家畜家禽数量不断增长。到1960年年底,全队生猪饲养量比公社化前的1957年增加了一点七倍多,成为广东省饲养业的一面红旗。
岗列大队饲养业原来不很发达,1955年以前,只有私人饲养业,每户平均养猪不超过一头。1956年成立高级社以后,认真贯彻多种经营方针,大力提倡饲养家畜家禽,逢母必留,自繁自养,饲养业才迅速发展起来。到1957年,猪增至三千九百头,其中集体饲养占多数。集体饲养业发展后,合作社运用雄厚的力量帮助90%左右的社员养了猪和家禽。
1958年,这个队的猪因发生疫病死亡不少,同时又出现了
“要公养不要私养”的偏向,形成了饲养业迟滞不前的局面。1959年3月纠正了上述偏向,恢复了“公私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鼓励和帮助社员恢复家庭饲养业,大队给社员分配猪苗,划出一定数量的饲料地,还把大队猪场多余的糠、糟卖给社员;同时,切实执行劳逸结合和放假制度,使社员有时间种植和采集饲料,使社员私人饲养业迅速发展起来,现在每户社员平均养两头猪。1960年食堂饲养的猪已增加到一千一百多头。
在公私并举、分级饲养中,岗列大队实行大队以饲养种畜种禽和母畜母禽为主,食堂和社员以饲养肉猪肉鹅肉鸭为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几年以来,全队一直超额完成向国家出售生猪、家禽和蛋品的任务,并提供了大批优良的种苗。1959年公养生猪卖给国家一千一百三十五头;私养生猪卖给国家五百九十九头。两项合计,等于每户平均向国家提供猪肉一百五十六斤。此外,支援其他公社、大队的猪苗也逐年增加。养猪业的发展,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1960年大队卖猪(包括肉猪和仔猪)收入八万二千多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16.6%;食堂卖猪收入一万零一百一十二元,用作油盐开支而有余。社员卖猪收入三万四千二百九十九元,平均每户收入五十元五角。这个大队由于副业、特别是饲养业的收入不断增加,一直坚持了按月发工资的制度。
岗列大队饲养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粮、猪互相促进的过程。公社化以后,这个大队千方百计地坚持以90%的劳动力放在农业生产上,并以70%的劳动力放在粮食生产上。粮食产量年年增加。粮食多了,饲料多了,饲养业也随之发展。饲养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肥料,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57年,岗列大队每亩稻田只有一头猪的肥料,1960年增加到每亩有三点二头猪的肥料。此外,还有大量的家禽粪肥。
当然,粮食逐年增产是综合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措施的结果,但是肥料增加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下面的统计可以说明粮畜相长的关系:1955年养猪七百二十四头和家禽一万二千多只,平均每亩施粪肥一千五百九十七斤,稻谷亩产三百五十二斤。1957年养猪三千九百零二头和家禽二万只,每亩施粪肥三千七百六十斤,亩产稻谷六百六十七斤。1960年养猪一万零五百九十七头和家禽二万六千九百六十二只,每亩施肥八千五百六十斤,亩产稻谷一千二百九十斤。此外,由于畜粪肥增加,节省了大量劳动力。1957年每亩稻田有五十个劳动日用于积肥,1960年粮食亩产增加了93%,而用于积肥的劳动日却只要二十一个半;以全队三千二百亩稻田计算,就节省了九万一千二百个劳动日。畜粪肥增加了,用的商品肥就少了,农业成本大大降低。1960年每亩施商品肥七斤二两,而1957年为十四斤。(附图片)
下图:岗列大队猪场一角
新华社记者 罗渺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