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长沙天心阁人民公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25
第2版()
专栏:湖南通讯

长沙天心阁人民公社见闻
本报记者 李兰桂
在城市人民公社里,新人新事如春天的花卉,遍地开放,越开越鲜。湖南长沙市天心阁人民公社的服务人员们,就是具有新风格的人。
送菜上门
一天上午,天下着雨,在这个公社的长治路分社蔬菜营业处,营业员杜端生正在将蔬菜往箩筐里装。他指着菜担对我说:
“这些菜是送给老人们的,昨天送的是芥兰头、香干等。今天就送白菜、黄豆芽和豆渣。”原来,这个营业处的营业员们,为了对老人、病人和孕妇照顾,采取“送菜上门”的办法,老人们每天在自家门口,可以购到新鲜的蔬菜和其他副食品。
前些时候,给老人们送菜是由综合商店王干兴经理亲自担任的。以后,王经理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做事细心、态度和蔼的杜端生负责。
这天,杜端生和每天一样挑着菜担,走到储英园二十二号门口放下后,就细声地喊道:“陈娭毑,送菜来了。”七十二岁的陈娭毑一边拿出一个箕子放菜,一边说:“天气冷,真是劳累了你呀!”老人想跨出门槛来,杜端生生怕打湿老人的脚,连忙把称好的菜送到屋里。然后,他又挑起菜担,越过一条巷,走进烈士夏明翰同志家。夏烈士的妻子郑益健老人见到送菜来了,一手拿着香烟,一手点着火,请杜端生抽烟。并对记者说:“党对我们关怀太周到了,连买菜这事都给我们安排得熨熨贴贴。这个杜同志呀,我早就要表扬他了。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给我们按时送菜;有次,我不在家,他就把称好的菜放在我家里,又还不放心,第二天还问我收到没有。”
杜端生在储英园送完菜后,接着又往文运街、邵阳坪、府后街方面走去。
一家修理店
东大路分社日用生活用品修理综合门市部接到来自长沙县谷山公社的一封表扬信,信中写道:“你店修理鞋子又快又好,服务态度和蔼,特表示感谢……。”这是这个修理店由于做到了“大修不过七日、小修不过三日、急需随来随修”认真提高修补质量,纷纷获得顾客表扬的一桩事。这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12月的一天,天空下着雨,两个农民走进这家修理店来修理套鞋和球鞋,并要求当天修好。修理工李颖泉、陈复兴这时正在赶修一双约定三天内取货的鞋子,看了看农民脚上穿的套鞋,鞋子上沾满了泥水,面子上有几处裂缝……。可是当想到: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来自农业战线上的农民兄弟,当天又还得赶回公社的情况时,就一边招呼请坐,一边放下手中的活,拿起农民的套鞋,用布抹净泥水,两人一齐动手就补起来,只用了四十分钟,就将两双鞋子修补好了,使两位农民按原打算赶回了公社。
公社党委很重视修理服务工作,加强了领导。为了方便群众,增设了修配点,在街道修配点里配备了修理服务的职工,修补套鞋、皮鞋、钢笔、手电筒、小锁等等。修理工人们热爱这项“补旧变新”的工作。在生产中不怕脏,不怕麻烦。他们说:“群众很需要我们”、“我们也是在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的”。
不嫌“小”的人们
过去,有的人一听到“小产品”,就有点看不来,说这些东西太“小”,利润又薄,工序麻烦。现在城市公社建立起许多这样的“小工厂”,他们生产的是各式各样的“小产品”。这些“小工厂”的职工们也为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而感到光荣和愉快。
在东站路,有一个叫“东风日用五金胶木厂”的“小工厂”,从马路上看去,像一处商店小门面,一走进去,里面沸腾的生产景象却和大工厂一模一样。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人们用的鞋扣、裤勾、领勾、表带扣,缝纫师和妇女们缝衣用的针底,皮箱锁上安装的克马,办公室用的别针、铁夹,日用的电木、瓦丝等等,共有二十四种。我到这个厂里时,这个厂的女厂长王惠芳向我说:“‘小’字是不能取消的,例如‘筷子’虽小,没有它,吃饭可不方便啦!人们有双好鞋子,不安上一副漂亮的鞋扣,走起路来也不轻快。”
这个小工厂是大跃进的1958年建立起来的。自从城市人民公社成立后,它更加发展了。厂子由过去只有几把老虎钳到现在拥有八个车间、系统设备、综合性的生活日用产品综合工厂。去年,他们超额15%完成了生产计划,他们生产的各种产品,不少的供销到湖南全省各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