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问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2-25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问路
白夜
到了广东省清远县洲心人民公社,看到他们走的道路,踏踏实实,生产搞得挺好。这在生产图表的红箭头上,指示得很清楚。
年份 收获量
一九五八年 二千七百万斤
一九五九年 三千四百万斤
一九六○年 四千二百万斤
从洲心人民公社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那就是事事要向群众请教,向群众问路。人们个人的实践,自己去看,去试验,去观察,去接受教训,去总结经验,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事事都靠自己去实践,不必要,也不可能,这就还需要问别人。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经过卫国的路上,就曾派子路去向两个名叫长沮、桀溺的农夫“问津”。他还到洛阳去向老聃问礼。孔夫子可以说是“每事问”,才懂得那么多。我们要作好工作,也应当具有“每事问”的精神。
向谁去问?“靠水识鱼性,近山懂鸟音”。在农业生产的道路上,自然要去问生产队里的农民群众,特别是那些基本群众,那些有生产经验的老农。农民,特别是老农,在农事中活动多年,自然知道得多。我国有句俗话,“家里有个老,胜如一件宝。”这就是说老人懂得多的意思。一个支部书记说,他们生产队里九个队委,除了一个是四十三岁,其余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要是不向老农请教,生产怎么能搞好?”这是非常真切的体会。洲心人民公社在种早造稻的时候,计划全面晒田。这条道走得落实不落实?他们去问老农。老农指点道:“晒田很好,就是沙质田、黄泥田,可不能晒。晒了以后,便会把水份蒸发掉,土层板结,影响晚造产量。”公社党委根据老农的意见,改变了原来的晒田计划,避免了因为晒田不适当而造成的损失。
向群众问路以后,还要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这也就是说,经过了调查,还要研究。洲心人民公社党委对于一切生产指标、措施、耕作制度、作物种植的分配,都要先自己研究,看这条道儿怎么走法,再到群众中去问路,问了以后,自己再研究,以后再到群众中去问路。他们在订晚造育秧计划时,最初是每亩二十三斤,秧期五十天到五十五天。群众讨论了这个计划,认为只要做好了疏播,育壮秧,每亩播十八斤就行了。秧期也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决定。公社把这个意见集中起来,加以研究,作了修改后,又放到下边去,再因地制宜地执行。这样几上几下,反复揣摩,路就走踏实了。问路,就是调查。调查情况,了解情况只是调查研究的一部分,它的另一部分就是分析研究调查来的材料。只做调查了解情况的工作,不下具体分析研究的工夫,就失去了调查的意义。调查为研究作了准备,提供了材料,研究以后再付之实行,就成为调查的结果。调查必须仔细,研究也应深刻。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的分散的意见,集中成为系统的意见,才能对于工作有好的处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庞杂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问路时,听了好多说法,有的说走东南,有的说走西北,也不好好判断一下,就走开了,这等于不问,哪里能把路走得踏实呢?
向群众问路,就要虚心,要放下架子,群众才会本本原原地告诉你。例如:上巷生产小队去年计划不周,秧地没整好就浸了种,谷种发芽,还没地种。支部书记刘金池去找老农刘水木商量。刘水木慢条斯理地说:“有你们青年人,还用来问我?”刘金池说,“过去我们没同你老人家商量,是不对的。你知道,我们后生有几斤力气,可是生产上还有许多东西墨墨黑,还得请你指点呀!”刘水木把目光放在那张真诚的脸上打了几个圈圈,爽朗地笑道,“有这份心思就好了。你这样吧!即刻把稻种摊开晾,发芽就慢了,可以迟上几天,不就赶上了。”这样一来,挽救了二千斤谷种。洲心人民公社二十二个党委委员,就有十四个到生产队兼任书记,各级干部下放到生产队当副队长的,有一百三十人。他们个个都有劳动手册、锄头、粪箕、蓑衣、搭肩布……。他们与群众一个样儿,平易近人,同甘共苦,待人和气,向群众问路,群众自然无话不谈,有言必尽。“放光大路走中间”,只要虚心,群众就会帮你选好康庄大道。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过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物,还有许多困难。”同时,他又告诉我们,“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不承认困难,不敢同困难作斗争,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洲心人民公社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深深记住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因而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他们说,“不学习,心中就黑古隆冬;学习了,心中就大放光明。”
领导农业生产的道路,领导一切经济工作的道路,都是很曲折的。我们只要不断问路,事情就好办了。了解情况是正确指导的客观基础,是党决定实际政策的依据。而问路,也就是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调查研究,去同群众商量,找出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会踏踏实实,迅速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