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我怎样写《老兵新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02
第7版()
专栏:

我怎样写《老兵新传》
李准
1956年春天,松花江两岸还残存着积雪,我来到了“北大荒”草原。
火车穿过了重重迭迭的小兴安岭,穿过了像绿色长廊一样的森林地带,一个辽阔的大草原,突然展现在我的眼前。一眼看不到边的黑色沃野,平静得像大海一样,但又觉得她比大海浑厚得多,美丽得多。我想到在解放前,在关内农村里,农民们为争一垅土地,曾经打架拼命,现在看到这样宽阔的土地,我简直有点惊异了。
在这样的草原上走着,使人感到我们的祖国是这样伟大、瑰丽,特别是看到农场里飘着的红旗时,使我更怀念着那些来创造英雄业绩的人们——来征服草原的人。
我到了一个农场,那里简直是个“农业城”。在那里我听了很多带点浪漫色彩的动人故事,《老兵新传》这个故事就是最为感动我的一个。这里有一个分场场长,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农场的场长。还是在1948年,当我们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往关内挺进的时候,他和一个老红军战士、一个通讯员小鬼,三个人冒着大风雪最早来在了草原。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一个日本鬼子修的破碉堡里,安下了“办公室”,挂上了我们新中国农场的第一块牌子。他们在马棚里吃了过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后,就开始了在草原上从无到有的艰难创业。结果他们胜利了,是他们第一批打开了“北大荒”这个粮仓的大门。
这个故事使我极为感动。我在草原上访问了很多领导同志和年轻的拖拉机手,看到很多朝气勃勃的人。在这些同志中,我发现来在草原垦荒的同志们的一些共同特征,那就是坚强、勇敢、刻苦的精神和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顽强事业心。在那里,人们都喜欢谈着未来,不喜欢谈过去,因为过去只是一片荒草,而未来则体现了每一个人对新生活的伟大理想。
人们这些新的精神品质,对我教育极大,感受很深,也开始感到它是宝贵的。可是,那时候,它在我脑子里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形象,真正有了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还是见了那位农场场长以后。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对我谈起在1948年办农场时的感想,他说:“来在草原上就是斗争。你得和天斗,和地斗,和风斗,和雪斗,和狼斗,还得和人斗,和那些落后脑袋斗。”听起来这只是闲聊天中间的一段平常的话,可是我觉得它的分量重极了,它是一场不平常的斗争的总结。为了消化那些动人的谈话,我反复想了好多夜晚,后来,它就成了我写这个剧本的主题。
在那个农场和他共同生活了一个短时期。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农场的工人、干部、乃至炊事员都非常喜欢他,甚至连我自己,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也开始非常喜欢他了。他虽然和别人谈话时,老实不客气,有什么就说什么,可是人们在谈起他的时候,总是笑着。我仔细研究了以后,发现他这个人除了有着大家都有的那些共同特征之外,还具有一种非常坦率、明豁、机智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的性格。惊人的坦率,使全体工人们很容易了解他,而且信任他。他能够在每一件工作中,和大家相互“交心”。我记得有一次我碰到这样一场情景,他和一个新工人在谈话,谈的是“大骨节病”。
“听说这里的水喝了,会害大骨节病?”那个工人问。
“谁说?没有的事。我来了快十年了,就没害过。”
“人家说是小孩子。”
“哎!”他好像要找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你等一等!……”这时他却突然从办公室里跑到院子里,在院子里找到一个小孩子。他把小孩子抱进来放在桌子上,拉开他的小腿对那个工人说:“你看,没有吧,他是在草原上生长的。”
这么一场小小的喜剧,对我后来塑造老战这个人物是有所启发的。另外,从这位农场场长身上体现出来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劳动,都使我看到老一代党员同志们最优秀的品质;而过去我的一些老领导同志,他们的艰苦精神、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一颗赤心,都曾经使我感动,使我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素材。可是,到了草原以后,在那个浩瀚的背景气氛中,在那个“向地球开战”的斗争中,我才找到这根红线头,把这方面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扯了出来。
经过那一段生活后,我开始研究素材,对生活加以提炼。我曾经试想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其他战线上描写。但是,总觉得没有写开垦荒地征服草原那样谐调、强烈和切合。一望无际的沃野,像海洋一样的庄稼,特别是在收获时候,粮食像从地下涌出来一样。我觉得,创造“老兵”这个人物,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中才更相称;好像不放在草原上,“老兵”那个伟大的性格就盛不下似的。因此,最后我选定了以垦荒为背景。1957年,我第二次又到了“北大荒”,那一次访问,使我发现了我们农垦事业惊人的发展和变化,并且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素材。
剧本的第一遍稿,只写了一万多字。当时,由于我对电影这个形式不熟悉,还缺乏信心。虽然在电影讲习班学习过两次,听过很多前辈电影艺术家的讲课,但是具体写起来,总还觉得有些困难。第一遍稿拿出来时,只是写了有关老战去“北大荒”时的几个情节。可是,却出乎意外地得到了党和前辈艺术家的很大的鼓励。他们告诉我:“这是个非常好的题材,一定要下决心把它搞好。”在这样充满爱抚的关怀下,我才又开始写了第二稿。
第二稿写成后,就老战这个人物来说,比第一稿揭示得充分一些了。但是也产生了严重的缺点。这个缺点主要表现在剧本的后一部分,老战和农学家赵松筠的斗争上,显得有些过火,在某些情节上,对老战这个人物起了嘲讽的作用,而赵松筠这个人物,则放到了不恰当的地位。产生这个缺点,反映了我的政治水平差,也反映出我还不能指挥如意地驾驭这个题材。缺点产生了,当时很苦恼,具体怎么样改,我还没有考虑成熟。就在这时,党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广大读者都及时地给了我很大帮助和鼓励。
大家对这个剧本寄予这么大的热情和关怀,使我重新认识到这件工作的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我知道这个剧本决定由有着丰富经验的前辈艺术家沈浮同志导演、崔嵬同志主演时,我感到万分高兴,又一次感到党对我们青年作者创作的重视和支持。而在这一次的合作中,不论就政治思想或艺术的表现技巧来说,对我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前辈艺术家们对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都是值得我努力学习的。
这一阶段中,我又读了些书,和上海电影界的领导同志们在一起对老战这个人物又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思想较明确了,信心也坚定了,使我敢于大胆地去刻划剧本中的主人公。在1958年元月写出了第四稿。
通过这个剧本的创作,使我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党的领导的重要。党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滋养着我们,给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像这个题材,才露出土的时候,只是一个幼小的苗子。但是当党发现了它以后,就用一切力量使它成长壮大起来,并且健康地开花结果。
同时,我深切地感到,这个剧本的创作,也体现了群众集体的智慧。不但导演和演员同志们作了很多有意义的修改,就是在修改剧本的过程中,广大群众的来信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他们的关心和愿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创造“老兵”这个人物,是我的一次学习,也是一次尝试。多少年来,党一直号召我们努力创造光辉的英雄人物形象,每次听到这个号召,心里总是有点负疚的感觉,可是限于政治水平和表现能力,只有在生活锻炼中,慢慢提高。但是,有一点我感到很重要,就是要有创造精神,要敢于写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新鲜活泼的人物。“老兵”这个人物是我在思想上酝酿较长时间的一个形象,我很想写这么一个人物。现在剧本中这个人物,也是一个“合金”的综合人物。过去我跟过的很多老领导同志,和他们生活的那个阶段,给了我很多终生不能磨灭的印象。所以在老战这个人物身上,有“北大荒”农场场长的影子,也有我的一些老首长们的影子。在具体研究这个人物的性格时,首先我很注意为什么大家非常喜欢这么一个人的特点。我曾经思考过,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人物形象,读者是那么欢迎,一谈起他们的故事,大家总是笑咪咪的,好像和那个人物亲热极了。又想到古典作家能创造出他们那个时代那么光辉的人物,我们工人阶级应该创造出本阶级的使人更加热爱、更加喜欢的人物形象。
基于这一点,我首先考虑到像老战这样类型的人物,在生活中所以受人喜爱,为人津津乐道,他们的性格特征首先在于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忘记个人的那种伟大献身精神和进取力量。正因为他们有这么一颗伟大的心,所以当他们出现在文艺作品或电影中时,特别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群众总是对他们表现出非常的关心和爱戴,同情他们所作的事业、关心他们的命运。“老兵新传”是反映一个老战士在我大军南下的解放初期,去到“北大荒”为生产粮食开垦荒地而斗争的故事。这个事业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开端和信号,也是“从无到有”、“平地起凸堆”和极其艰苦光荣的事业。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在这个斗争中,可以把这位老党员、老战士对人民事业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把他的顽强的革命事业心和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理想,较为充分地揭示出来。
在解放初期,我看到过很多老同志在走上新的战线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人民事业热爱的乐观主义精神,也看到草原上大家对这个新事业所表现出的那种高尚的感情。在剧本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雪橇走到了一块辽阔平坦的地方。
老战喊着:“停一停,停一停!”
老头儿:“又干什么?”马停住了。
老战跳下雪橇,用手迅速地扒着雪,又用腰刀挖了一把黑油油的泥土——这是团粒结构的黑钙土。
“嗬!——”老战高兴得用鼻子嗅着。
老头儿:“走吧,多的是。你走十天十夜也
走不到边儿,尽是这种土。”
老战跳上雪橇,老头儿?喝着马,雪橇又向前跑了。
老战:“老伙计,这儿真过瘾哪!”他拍着老头儿的肩膀。……
在他们选择好那个破碉堡安下“办公室”以后,还有这么一段描写:
小冬子:“老战同志,我们在这儿打算待多久?”
周清和也留心地听着老战回答。
老战:“问这干吗?”
小冬子:“我是说,咱们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打算待多久?”
老战:“我呀,我昨天把坟地都看好了。”
我想,描写老战到冰天雪地的荒凉草原上,倾注了他对草原那样的热爱,也就是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乐观主义精神。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这正是最根本的一点。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他对集体劳动的态度,说得具体一点,也就是他对改变我们这个“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的感情和态度,所以我觉得表现老战这一方面的性格,也正是弹到大家所希望听到的心弦。
其次是,怎样去表现老战这个人物的坦率和机智。在设计老战这个人物的性格时,曾经多次考虑过这一点。为了把人物个性写得鲜明一点,是有很多素材能够把老战这方面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的。我感到,像老战这样人物,在生活中所以受人欢迎,也是由于他那种直爽坦率的性格。中国有句古话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而对于我们今天的革命者来说,因为我们有着光辉的理想,我们相信人民群众,所以我们总是“心情舒畅”,和人民相互交心。正由于此,人们都关心老战,热爱老战,大家好像都了解他心里的一切。
我们没有资产阶级虚伪的客客气气那一套,我们不避讳我们的爱和憎。在生活中碰到这种素材是很多的,但是具体把这种性格形象地体现在这么一个人物身上,确是很复杂的。我想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老战从草原回到城市招收工人那一段,他急切地盼望有些技术人员,但是在刚解放后,北大荒又那么荒凉,一些老司机们都不愿去,老战在一个小酒店门口,向一群老汽车司机说:
“……你们在这儿有什么意思,是真正的工人,应该有志气、干革命!到草原上去,去开荒!”
一个叫程国亮的说:“是不是叫我们去开拖拉机?”
小冬子急忙说:“就是叫你们当拖拉机手。”
程国亮:“没有开过啊!”他有点作难。
老战:“没关系,什么不是人学的。会推磨就会推碾,都是里边冒烟的东西!”……
这一段从画面的气氛上和语言上,可能有人会觉得:把一个领导同志写成这样,钻在工人窝里,这样说法,是否有伤“大雅”。其实,在我看来,这正是我们的这一种类型的英雄人物的“本色”,也正是从这些环境和语言中使我们了解到他的心情,嗅到他从劳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满身生活气息。
在生活中我曾经碰到不少这样的人物,他们看起来很平常,但是他们的智慧是惊人的。长时期的革命锻炼,使我们这些老同志具备着丰富敏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在处理事务上,表现出特有的敏捷果断的能力。如果他们在一个作业生产队转一圈,可以马上提出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学习技术上,因为是用党的马列主义观点学习,往往在极短时间就掌握了某一方面的要旨。生动的讲话,善于判断和富有预见性,都可以充分表现一个人的智慧。所以在处理老战这个人物时,也特意安排了这方面的情节。像他创造的“流动车间”,像他的学习技术,都是在这方面所作的刻划。
作为表现老战这个人物,这只是一些小的细节,而且不一定是很好的细节。但是我感到创造一个人物,凭借这些细节描绘的有机溶合,更能丰富人物的性格。作者在表现人物时,不可能都通过大的场面,大的斗争来表现,有时,一个动作,一句话,也肩负着表现一个人物多方面性格的任务。
为了从多方面来刻划人物性格,我写了老战的忠诚、乐观、坦率和智慧,我也写了老战在群众关系上,爱护同志、关心同志的优良品质,在写剧本之前,对一些素材也曾作了选择和研究。
老战对同志,对下级,特别是对青年们的热爱和帮助,这一点是我感受较深的一点。在这个剧本中,我着重地写了他和小冬子这个小通讯员的关系这一条线的戏。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由于阶级的感情,和长期的战争生活,使我们的同志间建立起一种极为高贵和真挚的革命感情,这种感情有时超过父子、兄弟。每一件细小事情上,都表现了同志间的关怀和热爱。不过在生活中的感受是很零碎的,同时,有些素材还需要加以提炼。老战和小冬子的关系,我只是在这几段中表现的。
在一个月夜里,草原上放满了新来的拖拉机。小冬子在背着枪巡视守卫着这些拖拉机。老战把小冬子叫到跟前:
老战:“小冬子啊!我和你商量一件事,你学技术吧,党需要,学开拖拉机。你也背了这么几年枪了。”
小冬子为这个喜讯高兴得几乎流下泪来,这正是他所巴望的。他情急地说:“老战同志,我……我是不是行呢?”
老战:“怎么不行,能打日本鬼子,能放轻机枪,还干不了这个?”
小冬子:“可是……可是你怎么办,你不能不要个通讯员啊!”
老战:“我要什么通讯员,现在是开荒种地,不是打土匪!……我也要学呢!”
小冬子:“老战同志,我太愿意了,可是你生活上好比打饭什么的,总得有个人哪!”
老战:“我又不是病号!……从明天起就开始学吧!枪给我,今天夜里我替你站岗了。”
小冬子犹豫了一下,把枪交给老战,敬了个礼跑了。
在这一节中,是企图表现他们这种高贵的感情。另外,像小冬子平素批评老战同志,有时拉老战一下,采取的所谓“紧急措施”,我希望通过这些细节可以表现出他们中间亲密关系。
最后,我还想谈谈关于写这个人物时,涉及到人物的一些缺点的问题。对于素材中人物的有些缺点,是有意把它们忽略了,但是,有些缺点我还是把它们保留了下来。
比如急躁和某些问题上的轻信,我在剧本中仍然写上了。老战曾经禁止学生们跳舞,并且责备过他们;他也曾在发现周清和贪污之后,几乎是目眦皆裂地把他赶出去。那两场戏,都表现了他的某些缺点。但是我感到这些缺点并不会损害人们对他的热爱。我觉得当他大声禁止学生们跳舞时,当他愤怒地斥责周清和时,观众脑子里所发生的反应,恐怕不仅是这人粗暴,而主要是这个人物爱护青年的心情,和嫉恶如仇的品质。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许可以更加深刻地发掘这个人物的性格。当然,对生活上的某些偏见、轻信、用人不当,是不好的,是缺点,可是这些情节却无损于这个人物的重要方面。
同时,在处理老战身上的缺点时,也反映了这个老战士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如当李主任对他批评教育以后,他立即改正,勇敢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向赵松筠说出自己的心事和决心,使大家看到他更可爱的一面。
除了以上谈的几点以外,我还想谈谈创造老战这个人物时,在运用对话这一方面的粗浅体会。我觉得就创造这个人物所使用的力量来说,在动作和情节的安排上,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运用得并不熟习和自然,而更多是依赖于语言对人物性格的刻划。
过去有些写劳动人民的作品,让人物讲些粗俗的方言,以为这就是性格化的语言,我觉得这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真正的语言精华,要求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必要的简练,而具有时代和性格特征的语言则是最重要的了。
语言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感情和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作者在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语言,但是,他必须对一些闪耀着时代特征和性格特征的语言具有特别的敏感。因为一不注意,就会使这些语言溜掉。在接触到生活中像老战这样人物时,我觉得他们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明快、生动,并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剧本中,像他回答小冬子要在草原住多长时间时说:“我把坟地都看好了!”说汽车和拖拉机的内燃机“都是里边冒烟的东西”,“会推磨就会推碾”,这些语言,在生活中乍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仔细想想,这里边蕴藏着他们多么丰富的感情,同时也表现出来他们对生活现象具有着多么敏捷的概括能力。
电影不像小说那样,作者可以出来讲话,他只能退在幕后完全凭“白描”来写。而对话又容纳那么少,所以选择真实的、精练的、具有性格特征的语言,就更为重要了。应该做到在这个人物口中说的话,放到别的人物口中说就不行;在这个场合气氛下说的话,放在另外一个场合讲也不行。在这个剧本中,人物对话方面虽然作了些努力,但是还极不均匀、准确。现在只举两段来谈谈。一段是农学家赵松筠来了以后,老战和司机们在聊天议论的一节。
小冬子好奇地问:“老战同志,像咱们赵场长,他要念多少年书?”
刘成光接着说:“最少有二十年。”
朱流庆:“我看他还懂外国话。”
小冬子又问:“老战同志,你要是读那么多年书怎么样?”
老战笑了笑说:“我呀,那我就成了发明家了。我要发明一种十用拖拉机。能犁地、播种、拉大车、拉磨子,还能送老娘们串亲戚。……”
在这一段中是描写老战和大家谈天时的心情,也写他在心里所希望和想做到的事情。他和大家讲话的神态、心绪是那样平和、抒情。可是当农场种的第一季麦子坏了,有些司机怕过冬天没粮食,就要开小差,老战这时拦住了他们。在剧本上,他在最气愤和着急的情况下,话是这样讲的:
老战气愤地:“怎么不放心哪!”他拍着自己的胸膛,“跟着我们,不能亏待你们。有两碗饭,咱们一人吃一碗,有一碗饭,你们先吃!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这样!……”
这一段话,我是企图表现这个人物的真挚感情和宏大胸怀。这里,导演和演员同志们根据人物的性格加以丰富了,影片上是这样的:
老战:“他们既然不愿意留在这儿,就叫他们走吧!”
全场肃然。老战走向群众,戴眼镜青年和女拖拉机手丙,默然立在那里。
老战:“朱流庆,他不喜欢我提将来,可是我这个人哪,要是不提将来,哎,活着就没劲。我们革命的传统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怕任何困难,白手起家!……我们农场的将来,你们看,我又说将来啦,(众笑)哎,我就要提将来。将来我们要做到一年的收成,可以供给一个一百万人口城市的一年粮食,也就是说,可以叫一百万国防军吃一年,同志们哪,你们说这样的工作,还不觉得光荣,还不觉得有意义么?”
这就更充分地表现了老战这个人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以上是我对语言方面的一点体会。就整个剧本来说,缺点还是很多的,如描写人物笔墨不够均匀、准确,只着意在老战这个人物身上,对周围人物的刻划不够。另外,时代气氛和背景交代不够明确、不够形象等,都是较明显的缺点。
如果说这个剧本还写出了一点人物影子,这是党具体帮助的结果,也是前辈艺术家导演和演员同志们不断修改,不断再创造和丰富的结果。这篇文章中的一些体会,可能有错误之处,有待于同志们的指正和批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