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一杯青稞麦过草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03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一杯青稞麦过草地
陈献诚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不仅历历在目,而且一想起来,就好像给自己增添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935年8月间,我们红一方面军长征部队,一走出毛儿盖,就进入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极目望去,看不到一幢住房和半缕炊烟,见不着半棵树木和一只飞鸟,阴森森、迷蒙蒙的浓雾,笼罩着整个草原,辨不清哪是东西南北。地上到处是草,草底下满是积水和沟渠,像马尿般的污水,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那时,我在侦察连,和五位侦察员一起走在队伍的前面。我们每人都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晃地向前走着。
越往草地中心,困难越是严重,忽而狂风大作,忽而暴雨倾盆,忽而大雪纷飞,忽而冰雹骤下。夜间的严寒,更使人难忍,我们几个人围在一块,挤在一起,背靠背地度过漫长的夜晚。有时风雨一来,满地是水,人也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我们就只好站着等到天亮。
风雨、泥泞、寒冷,交替地折磨着我们,身体很快地衰弱下去,人人感到四肢无力,迈一步也好像要费很大的劲,但一想到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和指示,一想到我们是无畏的红军战士,我们曾战胜天险的金沙江、大渡河,征服了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再想到跨过草地就将到达抗日的前进阵地,心里就火辣辣的,全身增添了无限的力量,什么风雨、泥泞和寒冷都吓不倒我们。眼前的困难,只能更激励我们北上抗日的决心。但是,有一桩事大家总是耽心着,那就是大多数同志的米袋里的粮食都已经颗粒不剩了,而要走出这渺无人烟的草地,起码还得要几天的行程呢。
说起粮食缺乏,也不仅是在过草地时碰到的新问题,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围开始踏上征途的第一天起,就一面要和残暴的国民党匪军作战,一面要与粮食困难斗争。记得还是过夹金山的前后,我们的粮袋就干瘪了。青稞做的饼子配上一个雪团,算是一餐饱饭。出了卓克基到毛儿盖这段路上,牛皮带煮过后再用火烧的“皮煎饼”,配上黄花草、车前子、树皮、草根、苦菜煮成的“三鲜汤”,算是行军一天以后的佳肴。虽然生活这样艰苦,但大家仍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英勇地向前挺进。
翻过梦笔山,我们红二师部队在卓克基休整了几天。这是四面环绕着大山的集镇,在集镇上的一个土司(奴隶主)的住宅里,藏有两堆小豌豆和青稞麦。同志们看到有粮食,个个欢欣鼓舞。心想:这下可好了,不但住两天有吃的,就是在前进路上十天八天也能装足给养了。正在这时,师首长刘亚楼政委召集大家开会说:“这里的粮食,一粒也不能带,我们先头部队固然有困难,但后面继续来的兄弟部队更困难,我们必须发扬阶级友爱的光荣传统,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我们一定要以更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跨过草地,走上抗日的最前线。”听了师首长这番话,我们不但没有一点埋怨和畏难情绪,反而觉得能够把粮食留下来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有的同志还小心翼翼地把两堆粮食整理了又整理,并盖上草包,生怕被糟蹋了一粒。
我们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就在行军路上、宿营之前,到处去找野菜、蘑菇,挖草根,来煮“三鲜汤”吃。快到毛儿盖的时候,我碰上了一个原来在一个部队的亲密战友,因为他是江西人,大家都管他叫“老表”。他见我的米袋子干瘪瘪的,就说:“小陈,怎么样?没有被雪山把你埋了!马上就要过草地啦,顶得住吗?”我说:“埋我的雪山地球上还没有,过不去的草地也还没有长出来哩!”他拍拍我的肩膀说:“行!只要意志坚,决心强,跟着毛主席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朝我身上一打量,摸摸我干瘪瘪的给养袋,关切地说:“小陈,你一颗粮食也没有了吗?明天就要过草地了,打算怎么办呢?”我说:“走山吃山,走水吃水,过草地就吃草地上的野草嘛!”这时,他把我的茶缸拿去,在他的干粮袋里掏出了一杯青稞麦递给我说:“这是我一路上省下来的一点粮食,你拿去。不怕困难是对的,但对付困难还得有点准备。过草地可不比平常行军。”我接过他给我的一杯青稞麦,激动得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战胜困难,就是胜利,到陕北会师吧!”
这不是一杯普通的麦子,这是阶级友爱的种子。我趁空隙时间把它炒了炒,然后一颗一颗地装进干粮袋里。进入草地以后,白天背着它,晚上枕着它,醒来就??,几次想倒出一点吃,但又想,还不知要几天才能走出草地呢,不管怎样,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轻易掏出来吃它。
草地行军两天,尽管同志们都是野菜当主粮,清水充饥肠,但大家还是把仅有的一点干粮慢慢地消耗了。粮食问题正在困扰着大家。这天晚上刚住下,我和几个侦察员同志一面分头把白天采集来的茴菜洗净,一面寻找火种,生起篝火,准备煮点东西、烧点开水喝。当大家都围坐在一堆篝火边时,我取下了干粮袋,向大家介绍了这杯青稞麦的来源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说:“同志们,这点粮食现在归咱们几个人共有啦,你们说怎么办?是干吃,还是做汤?是一餐吃了,还是匀做几天吃?”开始,大家都不同意“共产”。经过一番争论才统一了意见: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到休息露营时煮一撮麦子掺菜汤吃,如果谁病了,这天的一把麦子就让他一个人吃。于是我就掏了一把麦子撒在翻滚着的小菜锅里,捣匀后,每人刚好分到一碗。虽然里面只有数得清的几颗麦子,但大家都觉得这是最美的一餐了。
这时,同志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李金财喝完最后一口汤,把帽子抹下来擦了擦嘴,故意高声地说:“嗨,这个鬼地方,我革命成功后一定不到这里来了。”大个子范昌标也开了腔:“你说的实话,死了不来,活着可非来不可。你看这一马平川的肥沃草地,要是像苏联那样办起集体农庄来,还不到处是粮食吗?”这时大家都活跃起来了,有的说:“赶走了日本鬼,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就要求组织上批准我们来办农场。”有的说:“我来开拖拉机,让铁牛来帮这块土地翻翻身。”最后有人问李金财:“那时节你来当什么呢?”我们几个人都用眼睛望着他的和尚头笑着说:“建成共产主义要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我们李金财一定要当电灯公司的经理,让电流通过每一个角落,让电灯光照遍西北的大草原。”李金财同志连忙把帽子往头上一戴,认真地说:“这是光荣的差使,我活着一定要来改变这荒凉的草原面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笑着,都在憧憬着美好的将来,向往着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的光明前景,连走了一天路的疲劳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时,教导员带着通讯员巡逻查哨来了,见我们还在说话,关心地问:“怎么还不休息,不好睡吗?”李金财抢先说:“我们在谈将来怎样建设共产主义呢!大家还推举我将来来当电灯公司的经理呢。”教导员也笑了:“嗬,你们真是乐观啊。好了,今晚早点睡吧,明天还要赶路呢。”这一晚,也不知是由于向往着美好的将来增添了力量,还是喝了一碗麦子汤,增加了热量,大家背靠背地挤得更紧,睡得更甜。
进入草地几天后,在气候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下,我们几个人的脸孔就像黑人似的,身体也越来越不顶事了,走几步就想停下歇一歇。时而头晕,时而喘息,眼前直冒火星,坐下后,就像瘫痪了似的,站不起来。但我们牢牢记住毛主席的指示,越困难,大家越要团结的紧。起先,身体较好的同志总搀扶着体弱的同志走。后来,也分不出谁强谁弱了,于是就两个人一对,胳膊挽着胳膊,互相依靠着向前迈进。
第六天夜晚宿营以后,我摸摸粮袋,约莫还有一把青稞麦。倒出麦子,一看只有刚盖住茶缸底的一点点了。给谁吃好呢?我递给了旁边的李金财同志,说:“你身体顶差了,这点麦子你吃了吧。明天咱们就可出草地了。”他摇摇头说:“我不要紧,你们吃吧!”我又递给范昌标同志,他接过去闻了闻,一粒未动就又给小周,小周又递给陈信忠,最后还是传到我手上。几个人齐声说:“小陈,一杯青稞麦已给大家吃光了,再有一天,我们就走出草地了,这最后一口还是你自己吃了吧。”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多么伟大的阶级友爱啊!我一骨碌地站起来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还是会餐吧,预祝明天的胜利!”这一晚,我们又每人喝了一碗野菜掺麦汤。当吃到沉底的几颗青稞麦时,怎样也舍不得一下咽下去,在嘴里嚼了又嚼,感到又甜美,又有力量。
第二天出了草地,到了班佑。真像漂流在海洋几天后靠了岸一样,多么高兴啊!我们大家不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都异口同声地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终于战胜了困难!我们胜利了!”
每当我想起这桩故事时,总是这样寻思着:一杯青稞麦都能够使我们渡过茫茫的草地,征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前进呢!
〔原载《浙江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