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公社力量一年大一年——蒋巷公社建社以来粮食连年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04
第2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公社力量一年大一年
——蒋巷公社建社以来粮食连年增产
本报记者 刘光辉
江西南昌县蒋巷公社成立两年多来,粮食连年增产,各项事业全面跃进。1958年比1957年增产16.3%;1959年比1958年增产25%;1960年遇到了连续百日大旱,可是粮食产量仍然增长3.2%。
多种又高产
蒋巷公社粮食连年增产,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贯彻执行了多种多收与高产多收方针。在高级社时期,由于社小、劳力少,农具、资金有限,不能作到多种高产多收。1958年冬季公社成立后,在大炼钢铁、兴修水利等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全社及时播种了十万亩小麦、油菜等春收作物,面积比公社化前增加很多。1959年春季收完春熟作物,接着栽插了十万多亩早稻,连过去很少种植农作物的部分湖田也种上了早稻,比前一年扩大二千亩。收完了早稻,紧接着栽插了十四万多亩晚稻,比1958年扩大一万亩。由于种得多,管得细,全年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25%。
1960年公社进一步壮大了,物力财力更加雄厚,组织生产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多种多收与高产多收方针也就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执行。首先是开荒扩种。这里有大批湖田洲地,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水稻。过去农业社社小力量薄,无力开垦;公社化第一年开垦利用的也不多。1959年冬季和1960年春季,公社一方面宣布: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开垦和经营荒地;另一方面,公社拿出五万多元资金和许多社办工厂制造的工具,大力支援各生产队开荒扩种。全社出动了四千多人、五百头耕牛、六台拖拉机,到鄱阳湖洲上安营扎寨,一个月内开垦出了一万一千多亩湖田洲地,全部插上了早稻。其次,平整土地。这里
“插花地”多,“豆腐田”多,不利生产。公社化第一年,公社根据有利生产、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全社一万五千亩“插花地”作了调整,便利了耕作,只是“豆腐田”因为缺乏工具还没有来得及改造。公社经过一年建设后,去年春季,全社添置了大批双轮双铧犁、大号铁锄等工具,组织各生产队将湖滨的二万多亩“豆腐田”并成十亩、五十亩的大丘,既增加了数百亩田地,又便利了耕作。第三、大搞套种和充分利用零星地。全社通过上述各项措施,使早稻面积达到十一万八千亩,比1959年扩大近二万亩。
水利大变样
蒋巷公社是一个湖滨地区,由马红、三集、义成等三个大圩和十多个小圩组成。解放前,由于圩堤年年失修,堤坝百孔千疮,经常倒塌,有五万多亩稻田三年两不收。尤其是其中靠近鄱阳湖的四万多亩稻田,地势低洼,三天大雨,就成涝灾;十天不下雨就成旱灾,往往年终收不回种谷。在互助组、农业社期间,对圩堤进行了加高加固,修建了一批小水塘,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这些农田的严重旱涝灾害。1958年冬季和1959年春季,公社统一规划,各受益的生产队根据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动了一万二千多人修建排水沟。人多势众,经过四十多天努力,兴建了三条总长三十华里的排水沟,并建成了二十五个水塘。这些水利工程建成后,五万多亩受涝旱威胁的稻田中,1959年就有四万亩由过去种一季改种了双季稻,早稻虽然遇到了特大的洪水,由于排水沟发挥了作用,消灭了涝灾,平均亩产超过五百斤。
1960年,公社一次拿出九万元资金,并调集一万五千人上工地,三十五天内兴建了一座灌溉万亩农田的黄渡水库,兴建了两条各二十多里长的大水渠,还培修加固了圩堤,使这五万多亩受旱涝威胁的稻田完全解除了涝旱威胁,全部种上了双季稻。建成黄渡水库后,全部田地实现了自流灌溉,早稻一季就收到了过去两季的产量。社员们说:公社的力量真是一年大一年。
疾风知劲草
去年夏、秋季,蒋巷公社经历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旱灾袭击——连续一百一十天未下透雨。但是,公社社员依仗着人民公社这个巨大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扬“抗旱抗到天低头”的英雄气概,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晚稻产量虽然比1959年有所减少,但比正常年景仍然增产。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见高山,不显平地,请看这个对比事实吧!蒋巷公社杨学生产队所辖地区,1944年旱期只有八十天,二千八百亩稻田全部颗粒无收,人们纷纷外逃;1960年,杨学生产队连续一百二十天没有下过透雨,四千亩晚稻丘丘获得了丰收,除了伙食供给外,全队户户还有现金收入。
人民公社为什么能顶得住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呢?第一,是公社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抗旱斗争中,全社五十八个生产队共添置了四十五台抽水机,除国家贷款外,大部分资金是公社从公共积累和社办企业利润中拿出来的。第二,是根据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开展队与队之间的协作。抗旱时期,全社迅速集中了90%以上的劳力参加抗旱斗争。同时,公社以办好食堂为中心妥善安排好社员生活,使社员们劲头更足。人们自豪地说:人民公社是任何灾害压不倒的!
目前,蒋巷公社社员正在加紧备耕。每亩早稻田积造了一百四十八担肥料,比去年同期多20%;农具已基本准备就绪,种籽也已选好、留足,秧田已作了初步整理,大部分施了底肥。全社十三万亩春收作物生长良好,一二类苗占85%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