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武则天在历史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09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武则天在历史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女皇帝。自从1959年上海越剧团在上海、北京演出《则天皇帝》一剧后,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在史学界引起了讨论。以后郭沫若在《人民文学》1960年5月号上发表了《武则天》的剧本,对于武则天作了总的评价,这一问题更受到史学界的普遍注意和重视。现将1954年以来学术界有关对武则天的评价,择要综述如下。
(一)岑仲勉认为武则天毫无政绩可纪,她所规定的选拔吏才的制度很少实效。吕思勉说武则天是暴主,否认武则天能用人。
岑仲勉在195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隋唐史》一书中说,撇去武则天的私德不论,总观其在位二十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纪。他认为武则天对外族侵凌全乏对策,而又居心疑忌,秉性残酷,酷吏乘时出现,陷人于罪,无辜民众被株连者不下万千,非但残杀李氏宗支,还杀戮自己子孙。又“赋民间农器立颂德天枢,构天堂则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所费万亿,……凡此兴建”,于国计民生毫无裨益。至于她用人“务取实才真贤”,不过就姚崇等三数人而言,带有偶然性。他举出武则天所用的宰相为例,认为其中政治上绝无表现者占四分之一,无一可取者亦不少(如武三思、宗楚客、姚璹、杨再思、薛怀义、武攸宜、武懿宗等),而且前后所任宰相七十三人,其中进士或明经出身的不过十一人。他认为武则天破格用人无异于奖励钻营,开元初叶所以致治,是由于姚崇请停罢斜封、待阙、员外等官的缘故,并不是由于武则天破格用人的结果。
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吕思勉的遗著《隋唐五代史》一书中,说武则天是暴主。作者除了举出武则天滥刑杀人,残酷有过寻常,兴建纵侈,对外患措置乖方等罪状外,也不同意武则天能用人的说法。他说:“其实武后所用,皆昧死要利,知进而不知退之徒,如狄仁杰、魏元忠即是。次焉者益之以忿戾,如李昭德即是。下焉者谀媚容悦,以全其躯,如姚璹、娄师德、苏味道、杨再思之徒皆是。最下者则如和逢尧之负鼎,阎朝隐之为牺,不复知有人间羞耻事矣。此安足以云得才,其擢授之滥,后世斜封墨敕之原实开焉。”
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学遗产增刊》第四辑
中王运熙《陈子昂和他的作品》一文,也认为武则天轻信酷吏,大力诛锄臣下,稍有嫌疑,即遭屠杀。又大开告密之门,株连所及,陷于刑网者极众。因此当时人心惶惶,处于恐怖空气中。同时还指出垂拱三年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由雅州道攻击生羌,是一种黩武行为。
(二)郭沫若、翦伯赞、吕振羽、吴晗等认为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开开元之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越剧《则天皇帝》演出后,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北京市文联于1959年10月16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一次座谈会。会上,翦伯赞、吕振羽、吴晗等一致肯定了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他们认为她巩固了唐太宗的基业,从适合中小地主阶层要求的立场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后来玄宗“开元之治”的全盛时代,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翦伯赞认为,武则天一生的政治活动,基本上符合于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客观上起了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说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叛逆,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功臣。武则天最重要的事业是无情地打击了当时最大的贵族世家,或者说打击了具有政治特权的大地主阶级。在客观上替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替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吕振羽认为武则天在巩固和发展祖国疆域和民族关系,密切各族间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吴晗认为,由于武则天突破了用人的地区成见和门阀观念,通过科举制度和不次用人,就在她的时代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玄宗时代准备了干部。而玄宗初期的政策,也正是武则天时代的政策。(他们的这些言论,除了见1959年第20—21期《戏剧报》外,还见于196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吴晗的《灯下集》和吕振羽的《史论集》。)
武则天历来被人们非议最多的是她的私生活(男宠)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翦伯赞、吴晗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吴晗并指出:(1)唐代的婚姻关系和宋以后不一样,女人改嫁并不是奇怪的事;(2)李家血统中有少数民族的因素,习染上某些少数民族的习俗也是很自然的;(3)武则天死时已八十二岁,说她晚年有许多男人侍候,是很荒唐的。在武则天用人做情报工作和杀人问题上,他们都认为这是为了推行其政治主张,她所侦查和诛杀的,主要是贵族地主及其党羽,并不是一般人民。
郭沫若在1960年5月号《人民文学》上发表的《武则天》剧本中,通过描写李贤、裴炎、骆宾王等谋反被破获的经过,以艺术手法,对武则天的一生行事作了总的评价,肯定了武则天在历史上的作用。通过她学习唐太宗,坚持均田制,杜绝豪强兼并,破格用人,广开言路,使生产发展,户口增加等事迹,刻画了一个为人民办事,英明有为的政治家形象。在《人民文学》同年7月号中,吴晗又发表了《谈武则天》一文,认为郭老《武则天》一剧忠实于历史。他在这篇文章中除了重申他对武则天的评价外,还举出从唐中宗起,到唐陆贽、李绛,宋洪迈,清赵翼等人,他们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有很高的评价。至于从骆宾王的檄文到胡应麟骂她为“牝朝”,都是不许妇女参加政治生活的论调;而王夫之骂她为“淫妪”,又是不从政治角度出发,只攻一点、不及其余的站不住脚的论点。张家驹在1959年12月13日《文汇报》上的《也谈武则天》一文,反对岑仲勉认为武则天“毫无政绩可纪”的说法,认为武则天效法而且继承了太宗的事业,替“开元之治”打下基础,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对岑仲勉所提出的认为武则天荒淫、好杀、对外族侵凌全乏对策等问题,逐点加以反驳。
(三)侯外庐吴泽等认为武则天通过选拔进士,奠定了新兴地主在政治上的优势;但也指出她任用酷吏,罗织杀人的过失。
除了以上的讨论外,侯外庐在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第一章中,认为在中国悠久的封建主义时代,品级性豪族地主始终有特殊势力,他们的统治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在武则天当政时期,通过用进士科选拔人物的制度,否定了九品中正制,选拔所谓“优秀分子”参加“品级联合”的封建政权,奠定了庶族地主在政治地位上的优势。同时,他还认为玄宗的统治,基本上还是顺着武则天的政策的。不过他在第五章中,又引当时谚语,说明武则天任官之滥;又说在武则天统治下,不止是唐室旧臣,并且有大批新贵,多是以不必有的罪名致死的。吴泽在1959年12月6日《文汇报》的《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一文,认为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不计门第,破格用人,任用酷吏打击世族,维护新兴地主政权,维护中央集权,对人民有利,对社会发展有利。他并举出从高宗永徽三年(652)到武则天神龙二年(707)人口从三百八十万户增到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余户这一事实,证明当时在武则天统治下,社会安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他也举出武则天后期的弊政,如在平定叛乱中和酷吏残暴下,人民受到不少祸害;为了联络僧侣地主,大建佛寺,府藏为之耗竭等。但他认为这不是主要部分,以此否定全面是错误的。至于武则天个人生活上豪侈淫秽问题,他认为这不应该作为评价封建帝王的标准。陈寅恪在1954年第一期《历史研究》《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一文中,认为武则天“久居洛阳,转移全国重心于山东;拔取人材,遂破坏南北朝之贵族阶级;运输东南之财赋,以充国防之力量诸端,皆吾国经济史上重大之措施,而开启后数百年以至千年之世局者也”。又认为武则天混合李武两家的势力为一个集团,在高祖到玄宗这一段文治武功极盛的时期,就是这个集团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时期。所以他认为武则天虽有不少重大过失,但在历史上实有进步之意义。
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上的作用,史学界正在作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华书局通讯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