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园林·扇画·散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1
第8版()
专栏:笔谈散文

园林·扇画·散文
秦牧
我们的散文写作风气必须进一步发扬起来,使文风更加昌盛。这一点,不论读者,拿笔杆儿的、当编辑的,大家闲谈起来都有同感。
从时代的要求来说,崇高的人物、思想飞跃发展、多姿多彩的现实,需要有迅速的、多方面的反映,这除了其他文学体裁外,就需要大量的散文。
从读者方面来说,虽然能够抱大部头书本来啃的不乏其人,但需要以点滴的空隙时间来多看反映各方面事物的短文章的,人数自然更众。这就要求出版物中有大量的散文。
从报刊编辑来说,总不能把长稿子塞满篇幅了事,稿件需要搭配,花式品种有待丰富,这就要求来稿中有迅速反映各方面事物的短小精悍的散文。
从作者方面来说,写散文比起写戏剧、小说、理论来,确有它的方便之处。就好比画家写素描,虽然也有他的功力,但比起绘油画、长卷来,毕竟要容易不少了。而且,越是大画家,越会注意素描功夫。古代的吴道子、米盖朗琪罗,都是画鸡蛋起家的。咱们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都留下了大量的素描小品。绘画的事情如此,其他的事情又何尝不是一样!
而且,大量的短小精彩文章的出现,实在是为辉煌巨著准备条件。卓越长篇的诞生,虽然基本上要靠作者自己深厚的生活积累,而大量足供参考的报告速写、散文随笔,实际上也构成了一部分的因素。从整个文艺阵地来说,精彩的小文章多不多,可以说常常是精彩的长篇巨著多不多的一个征象。
对于群众作者来说,动手写散文是最方便不过的事了。能够说话并把话记录下来的人都能写文章,文章只是比较系统、条理、精练的书面语言罢了。在车船、公共场所,我常常倾听一些口才很好的男男女女的说话,他们眉眼手势、词汇腔调都很到家,状物传神,令人叹服。每当看到这种场面,我就禁不住悄悄击节赞赏:“这人如果工余不写点文章,真是可惜!”不是有些运动员,上一年才学习某一项运动,这一年就夺得全国冠军了么?许多有阅历,能说话的人,只消动一动笔,把自己素来熟悉,而且大有告诉旁人价值的材料写出来,就是很好的文章了。这样的人而不写文章,和上面提到的那种卓越的运动员竟不参加竞赛一样,令人禁不住要大喊遗憾了。
对于群众作者来说,要大破写文章的神秘观念;而对于经常动笔的人来说,却又必须革除对写小文章“掉以轻心”的随便态度。这恐怕也是“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那宝贵的精神在写文章问题上应有的运用吧。写散文比较写长篇巨著容易,这只是相对的说法罢了。如果同样以写一千字所花的精力来说,写散文就不见得比写其他体裁的作品容易了。在一篇小小的文章中,要有新意,有感情,有鲜明形象,有警辟语言,耐人看,耐人想,这就煞费作者一番心思了。但好在在这个问题上,诗人、巧匠、画师、花王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典范,大可借镜。诗人有时仅仅用一两句话,就引人入胜,把我们给攫住了。像“三万里河东入海,八千仞岳上摩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类的诗句,可不就是这样么!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看起来花样蛮多,可不也大可学习么!像扇画小幅,尺素之间,竟有烟波云海,幽谷峻崖;像牙雕,榄核雕之类,小小一片一粒之间竟有许多的人物形象,使我们目注神驰。这一切,可不是对我们大有启发么?把我所喜爱的那些散文好手的特点归纳起来,和这些巧匠画师的特点相印证,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他们都深深懂得把“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也就是辩证的观点)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来。一方面,要紧紧掌握住根本的思想要求;另方面又必须在这个共同的基础上点出新意。一方面必须对材料有高度的概括,另方面又必须在“画龙点睛”之处作细腻的加工。一方面要注意自然淳朴,另方面又必须认真修饰剪裁。一方面要多运用新鲜的口语,另方面又必须刻意作语言的加工。总之,顾此而又顾彼,以求得思想上艺术上的和谐。许多精妙的“小品”,不管是园林、绘画、雕刻、文学,在小小的天地里竟能那样吸引着人,我想关键恐怕就在这里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像诗和散文这样一些小篇章的东西,更要求语言高度精练。有人说,我们必须有几套笔墨:既能像怒潮奔马那样的豪放,又能像吹箫踏月那样的清幽……。这几套实际上可以说也就是一套:一套栩栩传神的笔墨。这和一个人的思想深度、生活阅历和词汇积累是关系很大的。思想和阅历提高了一个人运用词汇的能力,但思想和阅历的水平并不就等于词汇积累的水平。在高度注意思想和生活体验的前提下,大谈文采,重视文采,照我看是很需要的。有的画家能够画出很生动的景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调色板上有丰富的颜色,湘绣顾绣巧手能够绣出一个人灵活的眼睛,原因之一是他们在丝线的颜色、粗细上异常讲究。文采之于文章,又怎么能够忽视呢!
我们还应该欢迎多种多样风格的散文。“风格就是人”。各个人的经历、气质、选择题材、用词布局习惯都有他的不同之处,这就构成了千殊万异的风格。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坚持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和艺术风格多样化的统一。让具有各样风格的人都尽量去驰骋所长,去挥舞他认为最精彩的笔墨。同样一种基本思想和写作素材,你喜欢这样写,他喜欢那样写;你引起这样的联想,他引起那样的联想;你喜欢写得粗犷些,他喜欢写得细腻些……,都应该悉听尊便。现在有的编辑喜欢改人文章,把别人的风格琢磨成自己的风格。我窃以为大可不必。不仅不应该磨掉别人的风格,还应该鼓励独创风格,这样才能够使文艺园地更有万紫千红的气象。每个作家把自己艺术跳高的横竿不断向上提,情形就更热闹了。而且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执笔写东西。量和质的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息息相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