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心理研究所总结三年工作经验 对心理学科性质问题进行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2
第5版()
专栏:

心理研究所总结三年工作经验
对心理学科性质问题进行争论
最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举行会议,对三年来联系实际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讨论。
大会发言者认为,大跃进以来心理研究所在对资产阶级方向进行不懈斗争和对基本理论进行反复深入争鸣的基础上,坚持联系实际开展研究工作,已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心理学的发展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例如,教育心理学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劳动心理学在促进技术革命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医学心理学在配合综合治疗工作方面,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有了一定的收获。三年来该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有一百余篇,两个研究组因有较好的研究成果曾分别应邀参加了1959年全国及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大会。多数工作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是什么呢?这是这次总结中争论最热烈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除了加强党的领导、政治挂帅以外,基本经验有三个,那就是:深入联系实际,在工作中贯彻心理学的中间科学性质,以及贯彻群众路线。其中关于贯彻心理学的中间科学性质,大家认为是建立新的心理学最值得注意的重要经验之一,是特别应该进行总结的一个新事物。因此,关于如何正确贯彻心理学的中间科学性质的问题,也就成了这次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心理学是以社会科学为主导的中间科学。在具体研究工作中,主要必须应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的阶级关系和他们的社会生活,必须把人的心理的社会属性作为主导的一面。与此接近的看法认为,至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起主导作用的中间科学。虽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也承认人的心理不仅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是脑的机能,但是他们强调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不能离开它的社会属性。他们认为,有关教育的目标、心理发展的源泉和个性品德的培养都应从社会方面去研究,而不应从大脑机制方面去研究。他们还认为,不揭露心理活动的大脑机制也是能够揭露心理发展的内因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上述看法主张以社会科学为主导和决定的方面,而否认关于大脑机制方面的研究的必要性,实质上是把心理学归属于社会科学。不过持这种意见的同志也认为,心理学并不是一门不偏不倚的中间科学,而是有所偏重的中间科学。例如,教育心理学偏于社会科学,医学心理学则偏于自然科学。问题不同,研究时也可以有所侧重。例如,劳动心理学研究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如何影响创造发明的过程偏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创造性思维、想像、表象和原型启发等问题则偏于自然科学方面。与此接近的意见认为,心理现象的微观分析接近自然,宏观分析接近社会。医学心理学过去探讨病因方面较多,它的科学性质是中间偏社会方面;而现在对病理心理的生理机制有了更多的探究,则它的科学性质可以由偏于社会方面变成偏于自然方面的中间科学。因此,工作发展阶段不同,它的中间科学的性质也有不同偏重。主张有所偏重的人,他们都反对用“交叉科学”来代替“中间科学”,而认为心理学没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领域的这种说法。他们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是把心理学的中间科学性质机械割裂开来,并表面地理解为一方面同自然科学交叉、重复(如大脑活动规律、感觉等同生理学有关),另一方面又同社会科学交叉、重复(如言语、思维同语言学和逻辑学重叠),而不理解各门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上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它们并不因研究对象有交叉而相重复或者可以相互代替。
第三种意见是经过争辩后多数人认为比较合理的看法。他们认为,心理学的中间科学性质主要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性所决定的。心理现象有它本身的复杂性,是千差万别的。心理现象既不是都纯属自然现象,也不是都纯属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所具备的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属性并不是机械的、一律固定的比例关系,或者永远是单方面的属性在起着主导作用。心理现象所具有的两种属性,是彼此不能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研究这种复杂现象的科学不单纯是社会科学,也不单纯是自然科学,而是既具有自然科学也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所谓中间科学性质,就是指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所固有的这种本质的特点而言。因此,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来说,他们不同意主张心理学有所偏重或者有其主导的说法。他们认为,主张心理学有所偏重或主导的人,一方面是由于对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它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全面(如第一种说法),另一方面是由于把学科性质这个方向性问题同具体工作问题相混淆起来(如第二种说法)。他们指出:认为心理学是中间科学性质,是要求我们对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而避免千篇一律、简单化或片面化地来对待问题。这是从事心理学不同研究工作者应有的共同认识,是心理学工作的方向和前提。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既不排除在具体问题和不同工作阶段的研究工作中可以有所偏重,也不抹煞不同心理现象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方面(自然和社会)的属性在起着不同的主导作用。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具体工作中的偏重和不同心理现象的不同特点,并不能作为心理学科应该有所偏重或有其主导的充分论据,也不足以改变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中间科学性质。他们强调应该在工作中抓住心理学是中间科学这一特点,既研究心理现象的社会实质,也研究它的自然实质,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两种实质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学区别于研究有关心理现象的社会实质为主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以研究有关心理现象的自然实质为主的生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旧心理学中主观、片面、机械割裂等旧框框的束缚及现有方法上的限制,创造新的方法。
此外,会上还热烈地讨论了其他两个基本经验。大家认为,联系实际必须摸清和解决实践中的关键性重大问题,才能够使我们的工作在实践中生根,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建立良好条件。同时,在今后还必须继续大力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先进经验同专门的实验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扩大研究队伍,搞好大协作,推动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陈大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