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宣文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2
第6版()
专栏:历史人物

宣文君
 吴晗
宣文君是苻坚时代的女学者。宣文是宣扬文化,君是尊称。前秦时的学术界拿这个称号来称呼一个高年的妇女,正可以说明被授予这称号的人,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
首先应当提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经典著作的流传只能靠抄写、靠记诵,其他的办法是没有的。抄写、记诵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靠自己劳动过日子的人们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抄写记诵的专家,精通一经或几经的学者。学生向学者受学要送学费,有一些学者就靠学费过日子。
其次,当时没有印出的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等等设备,学生受学只能通过学者的面授,口授。不同的学者对某些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看法,这样,也就形成了师承、家法、以至学派等等。
正是由于这样情况,假如某一地区某一经典失传了,没有人能加以讲解,这门学问也就绝了,失传了。反过来,如有人能够加以传授,这门学问也就保存下来了,宣文君在前秦时期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其道理就在于此。
宣文君姓宋,名字失传了,连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据纪载前秦皇帝苻坚亲临太学在公元三六二年(东晋穆帝隆和二年),这一年她已经八十岁了。她生在公元二八三年(晋武帝太康四年)。
她家世代都研究儒学,从小没有母亲,由父亲亲自抚养教育。到成人时,父亲传授她以周官音义,并且告诉她:“我们家是世代研习周官的,代代相传。这部书包括了许多政治理论、制度。我没有儿子可传,你要认真学习,不让它绝灭才好。”
这时,天下大乱,不断的战争使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可是宋家父女还在坚持学习,不肯间断。后来被羯族首领石虎强迫搬家到山东,宣文君和她的丈夫韦某推着鹿车,背着父亲给的书,到冀州,投奔胶东富人程安寿,安寿见她有学问,很照顾他们。
宣文君的儿子韦逞,年纪很小,宣文君白天上山斫柴,晚上纺绩,成天劳动,还教育韦逞学习,程安寿看了很感动。韦逞由于母亲的认真教导,有了学问,成了名,作前秦太常的官。
公元三六二年,前秦皇帝苻坚很注意提倡学术文化,亲自到太学了解情况。太学博士卢壶对他说:“学校荒废已久,书籍不全,经过这些年的搜访、编缀、撰述,正经差不多了。只有周官礼注,还没有合式的人可以讲授。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是周官专家,承受了她父亲的学问,有周官音义一书。今年虽然八十岁了,眼睛耳朵都好,除了她,谁也讲不了这门课。”苻坚就派了一百二十个学生,在韦家建立讲堂,请宋氏主讲传授。大家都尊称宋氏为宣文君,周官学这门学问从此又流传开了。
当时人也叫宣文君作韦氏宋母,名气很大。
从宣文君的一生看来,家庭困难没有妨碍她学习,在战争环境中,她坚持学习,她不但自己白天黑夜劳动,还在劳动的间隙认真教育儿子,最后到了八十高年,还能够开立讲堂,传授绝学,使这门学问能够全部保存并流传开来,她个人对学习的努力,对劳动的态度和对文化学术的贡献,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的。
 (附图片)
启雄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