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动画木偶之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2
第6版()
专栏:百花园

动画木偶之家
寥寥数语画百张
走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制作室,第一件引起我们好奇心的,是坐着画画的二十多个人,每人桌上装着的那面镜子,几个手握铅笔的人对着镜子左顾右盼,或凝神思索,或嘻笑作态。他们正在绘制动画片《闹天宫》,各自在揣摩画中人物的音容笑貌。
猴王对棒叫道:“小,小,小。”那棒迅速缩至杯口粗细。他提棒在手,舞弄起来。海底深处,一时金光缭绕,波涛澎湃,吓得龙王把住栏杆,动也不敢动。
这是《闹天宫》中孙悟空得到禹王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时的一段文字。
为表现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动画艺术家就画了四百多张画。但是这还只是完成了制作动画的一道工序。
木偶活了
来到木偶片组,到处都是“熟人”。看那个手握木笔的小木偶,不是神笔手马良吗?这两个满头金发、银发的孩子,不是《谁唱得最好》里受尽美国资本家凌辱摧残的流浪儿吗?
说是木偶,其实这些小人儿的身上“木”的成分非常少,摸上去全身都是软绵绵的。原来木偶的头大多是木头雕成后翻成石膏,再敷色化装。身体则是以稍粗些的银丝或铜关节为骨架,外包海绵式的橡皮,再穿衣服。头发、胡子一般用合色毛线做成,因为真的细毛发与整个“木偶”风格化的形体不相称。“木偶”人物的鞋底上都安置着一个站得稳、停得住的“机关”。四肢和各部分由于装有银丝和关节器,扳动很灵活,走起路来,也同人一样自如。
会“遁土”的剪纸人
制作剪纸片的屋里,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剪刀代替了画笔,墙上贴着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剪纸、窗花;桌上是大大小小的剪刀、刻刀和一些剪好着色的山谷、花木和人物。
剪纸片吸收了我国民间皮影戏、剪纸和窗花等传统艺术的精华与美术电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你看,那《人参娃娃》中的人参娃娃、小长工虎子和地主胡剥皮,全都是些“扁人”,像我国许多地区民间熟悉的皮影、窗花、剪纸人物一样,朴实、粗犷、幽默、风趣、玲珑剔透,处处露出“刀刻味”。
这些“扁人”如何进行拍摄呢?我们看见人参娃娃躺在像双层床铺的玻璃板下“遁土”。他在“上铺”,“下铺”是剪纸形象的山谷和土坡,头顶上方是摄影机的“眼睛”。左右侧投射过来的是水银灯的光柱。灯光下,操纵的人用小钳子一点点扳动他的四肢、五官,直到他一步步“钻进土中”。
折纸玩具在银幕上
折纸片是从幼儿的折纸玩具发展起来的。去年制成的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小鸭》里,一个个小动物腹部空空;那只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睛的扁头猫,把几只稚气、笨拙的小鸭追赶到横在地上的烟囱筒里还不甘心,又用它那根伸缩自如的尾巴对准烟囱筒里搅动起来,乐得大小观众合不拢嘴。
折纸片的拍摄方法和木偶差不多。因为纸轻,人物走路时不像“木头人”那样容易受到抖动影响,而且制作简便,又有其天然的夸张风格和稚气的特点,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片种。
(何其烈、高洁)
(附图片)
木偶片《三只蝴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