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男子象棋世界冠军怎样产生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2
第6版()
专栏:体育

男子象棋世界冠军怎样产生的
 张雄飞
3月15日,男子象棋世界冠军“回敬赛”,将在莫斯科举行。“回敬”人上届冠军米·鲍特维尼克,应战者本届冠军米·塔尔,都是苏联棋杰。这是第二十四届的世界冠军赛,也是其中回敬赛的第四次。
国际间通行的一种棋戏,很多国家都称“王棋”(俄文“王被将死”,意义更精确),因为它的决胜负的目标是“王”。我国一般译称“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由东方传入西欧虽已一千多年,但直到十九世纪方才逐渐盛行;1851年,各国名手才第一次在伦敦聚首一堂,进行国际性的大比赛。1886年,奥国的威·斯泰茵涅茨击败德国的约·楚刻尔陶特而被宣布为棋史上第一位男子世界冠军。由此建立了必须打原冠军的擂,并取而代之,才产生新冠军,而原冠军又保留一次“回敬”特权的传统。但打擂的人选、时间、地点以及其它条件,直到1946年,始终为原世界冠军(前后共有五人)所左右。尽管1924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王棋联合会”,希望改变这不公平的现象,但二十二年中竟一直毫无作为。
1946年,阿廖亨病逝,打擂的老传统无法进行,于是“棋联”举办五杰大会战。1948年比赛结果,苏联的米·鲍特维尼克成绩最优,因而成为棋史上第六位世界冠军。
自此以后,经过设计、改进,目前已有了正规化的制度,即明定世界冠军赛每三年举行一次,分四个阶段进行:(1)区域赛;(2)区际赛;(3)世界冠军候选人赛,层层选拔,得出一个候选人,最后才(4)与原世界冠军对抗,必须得胜才能取而代之,即使打平,原世界冠军仍蝉联其宝座。失去称号的原世界冠军,在一年之内有一次“回敬”的特权,不太合理,1961年这一次算是最后一次,今后不会再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