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爸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3
第4版()
专栏:

爸爸
牛耕
爸爸是个补鞋匠,人们叫他“鞋大夫”,不论多破的鞋,经他的手一整治,就像新的一般,既美观又经穿。爸爸收我当他的徒弟。记得我上班的前一天晚上,他找出早存着的半罐子桐油,油他那手推车子。他把我叫在一旁,告诉我怎么油得均匀,怎么油得好看。他说:“慢慢你就懂得咱们这一行的乐趣了,顾客满意地穿上了你修好的鞋,你心里就仿佛喝了口蜜,甭提多甜了。”
第二天,我推上车子,爸爸嘴角带着笑意,紧跟在后边。我们摊好摊子,坐在马扎上,身上围好了帆布围裙,听到一个声音:“同志,修鞋!”我抬头一看,是我小学的老师。不知为什么,我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老师惊讶地问:“周炳文,是你?”连我自己也忘了当时是怎么回答老师的。活不忙的时候,爸爸温和地对我说:“当个修鞋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在咱社会主义社会里,没贵没贱,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就有意义。你说对不对呢?”
当我头一次拿起顾客送来的一双鞋要修补的时候,心也慌,手也抖,左比比,右比比,有点像狗咬刺蝟下不得嘴。爸爸在旁边看着,他说:“胆要大,心要细,比好了就不用犹疑。”我一听到他这句话,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握紧了剪刀,剪了下去。爸爸常常提醒我:“年轻轻地,跑跑腿没什么,顾客没工夫来取,你就给他送到家去。”我照着爸爸的话一做,受到了不少顾客的表扬。同行的叔伯们也不断地夸奖:“炳文进步得快呀。”爸爸还常对我说:“要不是有了新社会,一个人有多大本领也不行。在旧社会,我学徒的那工夫,一年之内还不让换家具哩……。”
有一天下午,一位男同志来换前掌。我心里想,这种活儿是家常便饭,把坏的前掌起下来,换上一个好的就行了。我拿起了钳子,刚要拔原来鞋掌上的钉子,爸爸在旁边喊了声:“不忙拔!”我一楞,他把那双鞋接了过去,反着看了又正着看,拉了拉原来的前掌,他说:“很结实,甭全换,前边打补一块就行了。”爸爸见我没吱声,又说:“这样给国家节省了材料,顾客修一双鞋又少花三角钱。”就打这次以后,我觉得修鞋上边的学问还大得很呢,一点不能马虎,一点不能大意。所以,只要一下班回来,我就把家具活计摆一地,跟爸爸一块研究,怎么修省材料,怎么补结实。一到这时候,弟弟就来凑热闹,不是摸锤子,就是摸剪子,有点碍手碍脚的。爸爸呢,不但不发脾气,用手指头一勾弟弟的小鼻子:“炳勋,快长,长大了爸爸也收你当徒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