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把麦锈病控制在初发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4
第2版()
专栏:

把麦锈病控制在初发阶段
本报评论员
每年在我国主要产麦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发生和为害。根据最近各地调查了解,华北、西北冬麦区的不少地区都发现有锈病的越冬菌源,随着小麦的返青生长,病菌就要开始大量繁殖;福建、广东、云南和南方季节较早的地区,锈病已进入蔓延阶段。
战胜锈病,是力争小麦高产多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防治锈病工作上,除大力推广抗病良种外,加强田间护理,及时采取人工防治和喷洒各种土洋药剂,也是防治锈病的重要办法。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包括十三个县的三角地带,过去经常发生锈病,1960年由于扩大了抗病品种面积,防治工作抓的早,及时开展了“攻三关”(越冬、返青、孕穗)运动,使病害大流行的时期推迟了十五天左右,发病面积缩小了,受害程度减轻了,损失率比1959年减少10%到15%。
有人认为,今年天旱,锈病发展不起来。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战胜锈病更是不利的。锈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自然条件确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说,温度高病菌繁殖速度快,湿度大有利病菌的侵染蔓延。入春以来,气温回升快,这就给锈病病菌的迅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目前各地正积极进行春灌,田间湿度将会增加,这又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如果我们麻痹大意,便给病菌为害留下可乘之机,一旦遇到雨露较多和适合的环境条件,病害便会迅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定防锈信心,一切从坏处打算,向好处努力,才能掌握战胜锈病的主动权。
现在正是小麦返青阶段,越冬潜伏的病菌开始露头,是控制锈病为害的有利时机。这一时期病菌多集中于植株下部的叶片上,就地蔓延,点片发生,检查和防治工作容易进行。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贯彻“以防为主,土洋结合,早治、狠治、彻底治”的精神,坚决把锈病控制在初发阶段。
防治锈病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只有把测报工作搞好了,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地区,才能以巧制胜。在小麦返青期,应组织群众普查,澄清病菌越冬数量;根据品种、播种期、地形地势、有无春灌等情况分类排队,首先检查防治播种较早、向阳温暖、低洼湿度大的感病品种田和冬前发病的田;并且根据病情的预测,集中力量抓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优先供应有高效率的灭锈农药和器械,以便及早消灭大量菌源,控制病害的传播蔓延。
锈病流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具体领导,不断地同麻痹轻敌思想作斗争,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防治锈病的重要性,并把查锈病、治锈病的一套技术交给广大社员,开展一个群众性的防锈护麦运动,力争小麦高产多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