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4
第3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陈迟
前些时候,本报发表了上海轻工业部门积极扩大轻工业原料材料生产的消息(见2月15日第二版),今天又刊载了上海日用化学工业部门采用新原料、增产日用品的新闻。这两条报道中的生动事实,不仅显示出发展轻工业生产大有可为,而且在从实际出发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上,也给了人们以重要的启发。
人们无论看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应有的科学态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辩证唯物主义有一条基本原理,即一切事物都依条件、地方与时间为转移。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重视条件,“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强调从实际出发,并不是说人们在客观实际面前就无能为力,只能受客观条件的摆布,不能改变客观实际的状况。恰恰相反,事实总是向人们证明,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鼓足干劲,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从实际出发的目的,正是为了从当前的实际走向比当前的实际更高的地方,达到改变实际状况的预期目的。
拿原料材料问题来说,谁都知道,无论生产哪一种产品,没有一定的原料材料是不行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具备一定的原料材料这个条件,要生产出产品来,只能是一种空想。然而,某些原料材料暂时的供应不足,是能够想办法解决的。上海轻工业产品产值中,过去60%到70%是直接或间接用农产品原料生产的。连续两年来的农业受灾所造成的原料不足,给他们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上海轻工业部门从实际出发,正确地估计了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全国各地支援大量原料材料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上海这个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废料下脚多、行业齐全、协作方便等有利条件,自己生产一些辅助材料和其他材料;同时积极研究采用新原料、新材料。这样,不仅克服了当前某些原料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还拿出了一部分副产品支援其他工业部门。这不是努力使主观符合客观,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走向比当前实际更高的地方么?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看来,所谓条件,既包括物的因素,更包括人的因素。并且,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事物的发展,固然要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人的主观努力又可以反过来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人们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的条件力求认识得比较全面,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使主观尽可能接近客观,便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主观条件驾驭客观条件,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促进新生的条件补充原有的条件。“闭塞眼睛捉麻雀”,不了解客观存在着怎样的实际状况,不清楚客观实际中究竟有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就只好凭主观办事,自以为是,甚至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当然不可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要在这种情况下去发挥所谓主观能动作用,就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相反,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种条件,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条件,“见物不见人”,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情况,利用一切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当然也就谈不到从分析客观实际情况中找出正确的办法和相应的措施来,这就达不到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的目的了。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教导我们:“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他又说:“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的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上海轻工业部门的广大职工,在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下,从实际出发,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料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么?三年大跃进中的无数事实,不更是早就证明毛泽东同志这一光辉思想的无比正确么?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总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的。问题在于人们有没有一种不怕“鬼”的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而胜之。上海轻工业部门开始这样做了,他们就在客观实际面前取得了主动,把工作推向前进了。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果都能这样做,那末,各项工作也就有可能作得更加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