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活跃学术讨论空气 反映百家争鸣精神 首都文艺界座谈“革命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4
第4版()
专栏:

活跃学术讨论空气 反映百家争鸣精神
首都文艺界座谈“革命家庭”
据新华社13日讯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最近联合举行了《革命家庭》影片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首都各界著名人士三十余人。
座谈会由文联副主席阳翰笙、影协书记处第一书记袁文殊主持。老舍、干学伟、陈白尘、朱光潜、李之华、楼适夷、杨之华、严文井、陈其通、虞棘、吴雪等先后在会上发言,各抒己见。
发言中,大家首先一致肯定《革命家庭》是一部动人的电影。它通过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和革命家庭的成长变化,宣扬了不畏艰难的坚决的革命精神,给观众以教育和鼓舞。同时,大家都认为影片编、导的手法清新、流畅,对白简洁,演员的表演也协调、细致。总的评价这是一部好作品。
尽管大家对这部影片都表示肯定,但是对影片成就所达到的高度估价却各有不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更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
在这次会上,多数人认为这部影片的基调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虽然影片反映当时革命斗争多是处于劣势,但它却通过革命母亲的成长,革命家庭的成长,让观众看到了革命的无穷力量和革命的必胜信念。但有人则认为影片的基调虽然不低沉,可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不够充沛。不应该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处理得简略化和表面化,好像很多事情都没有多大困难。
好些人谈到这部影片的清新、简练,是反映了编剧者素有的“秋叶初霜,平林淡远”的写作风格,但是他们认为简练并不等于简单,而影片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似嫌简单,反映时代、反映人物的深度还嫌不够。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影片反映革命的时代是否深刻与风格的浓淡无关,因为风格清淡的作品中也能反映深刻的思想。他们认为这部影片是“淡中有浓”,有些地方虽然着墨不多,却是意味很深,境界甚高。
有人认为影片中对促使周莲成长为革命母亲的重要因素——阶级的、党的教育写得不够明显与充分。有人认为这个人物的成长过程是具体的,可信的。但也有人认为即使是从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妇女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思想的发展,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还不够鲜明,例如在梅清死后以及影片中所写到的大革命时期,影片均未能使观众看到更多的时代气氛及其影响,以及周莲本人思想的质的跃进。
对影片中某些具体情节的处理,大家也有许多争论。如关于上海“五一”飞行集会的处理,有的意见认为当时的飞行集会是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指导下进行的,今天来反映这段历史时,应该在适当机会交代一下这种斗争方法是错误的。但也有这样的意见,认为影片主要不是解决路线问题,而是要通过这一斗争,反映当时劳动群众的革命情绪和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因此可以不考虑“飞行集会”对不对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