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讲“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4
第8版()
专栏:

讲“礼”
张光
一位生产小队长告诉我,要想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的帮助,就要对群众有礼,特别是下辈对长辈,更应该如此。他还说,他过去对长辈不大注意礼貌,群众对他在这点上不满意。后来以礼相待,群众见了他就叫“来吃烟”。由此可见对群众有礼貌是件重要的事。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我们提倡对群众恭而有礼,提倡同志之间以礼相待。礼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敬爱的表现形式,并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也可以说是待人接物的态度。“礼”,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礼”。他们所提倡的“礼”,典型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最虚伪的关系,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那“礼”不过是罩在一堆垃圾上面的纱幕。封建阶级有封建阶级的礼。那种“礼”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枷锁。古人常说:“君子待人以礼”。如果拿有礼当作对人要恭敬,这是对的,但是他们说的“礼”,是封建礼教。我们现在来谈待人以礼,当然不是要今天的人去“习周公之礼”,沿袭那些封建的“礼教”。更不是去提倡资产阶级那一套虚伪的礼节。对于这些“礼”,我们不光是不要去习它,而且要加以反对。
我们时代的礼是什么呢?有现社会人们新的关系新的风尚所形成的一些礼节,也保持了某些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而又符合社会主义利益的礼节。这些礼节,有的我们已列为法律,如宪法和婚姻法中所规定的许多条文;更有的是不成文的,但是为社会所接受、为人们所遵从的。例如尊老爱幼,是我国人民固有的传统,在新时代它的内容与过去比较自然有所不同,而且更加发扬了,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礼。其他如办事公道,对人和气,买卖公平,等等,都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礼。这样的礼,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这样的礼,提倡这样的礼。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要讲“礼”,而对于人民的勤务员——干部来说,就更加需要讲“礼”,处处待人以礼。对群众有礼,就一定可以得到群众的爱护和帮助,从群众中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把工作做好。我去的那个公社,生产小队长几乎都在三十岁以下,年纪轻,知识少,经验不多,这就要向人求教,特别是向老年人求教,而要求教,就必先待老人以礼,才得到了老人的帮助。有个别年青人,一当上干部,就觉得高人一头,仰着鼻子走路,忘记了谦逊,甚至连应有的对人的称呼也没有了,这就慢慢失去群众对他的信任。有礼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陕西关中人见人第一句话就是“吃了没有?”对方一听就很舒服,知道这是关心他。还有见了上辈、平辈、下辈,各有尊称,如大伯大娘、哥嫂、弟妹等,对方一听就觉得这是尊敬他。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称他为“同志”,这已成了一种尊重、爱戴的称呼。虽然这都是几个字,可是一呼出它来,就马上联系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我们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是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都是从六亿五千万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因此万不可对群众无礼。对群众有礼可以把事情办好,无礼可以把事情办坏。所以,这个“礼”,实际上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作风的问题,有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的一切事情都会办得顺利,办得好,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