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巧干取胜——记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崔英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3-15
第2版()
专栏:河北通讯

巧干取胜
——记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崔英杰
于文盈 王宇
最近被评为天津市1960年特等劳动模范的天津市第一机床厂车工、共产党员崔英杰,是一位以巧干取胜的名将。从去年年初到现在,他生产的产品件件合乎标准,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去年一年完成了两年零四个月的工作量,今年头四十天又做完了三个月的活;一年之中还给国家节约了价值两千五百元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崔英杰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认真贯彻党的指示,在劳动中时时注意把实干苦干巧干密切结合起来。
“轴王”的来历
崔英杰有一个绰号——“轴王”。提起这个绰号,有一段来历。在机械加工行业里流行着一句话:“钳工怕钻眼,车床怕旋杆”。轴就是杆状的。第一机床厂生产的轴都是精密机床上用的,规格复杂,有偏心的、带“台”的、特大的、特细的、轴中带眼的,形状奇奇怪怪;质量要求也高。崔英杰从1953年进厂当学徒做车工时就是旋轴。他看到崭新的工厂和设备,心里无限喜悦,学习劲头十足。每天上班以前,他就把一大堆轴料搬到机床跟前,上班铃一响,头也不抬,就一个劲儿干起来。
劲儿用得不小,产量也有增加,但是断不了出废品。他十分着急,便跑去找常年不出废品的磨工林德时学习先进经验。在林德时的帮助下,他找出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挑扣的方法落后。经过一番研究,他改用了板牙挑扣法,活做得既规矩又快,解决了出废品的问题。再加上采用先进的刀具,使轴的产量不断提高,质量也好,在车间里跃居上游。因此,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轴王”的称号也随着产生了。
这时,车间党支部书记问他有什么想法,崔英杰感动地说:“登上光荣榜是党给的光荣!”书记说:“想到这点很好。还应该从这件事中想到:要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不仅要苦干,同时更要注意巧干。”崔英杰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话。
手脑并用
“要想干得巧,一要动手早,二要常动脑。”这是崔英杰巧干的心得。他说,车工巧干,常常是改进刀具、卡具和制作专用胎具;但是,生产任务是一批批的,常有变换,因此,在工作中要力争主动,干着这一批活的时候,就去了解下一批活的情况,摸清下一批活的规格质量和数量,开始琢磨巧干的办法,抽空制作一些巧干需要的卡具、胎具。因此,他常常在新任务一来,生产方法和卡具、胎具都基本上有了。这样,就赢得了时间。
有一次,厂里要加工一种“五二五”铣齿机的大轴,轴长七百九十六毫米,里边还要钻一个五百毫米深的眼。要钻一个这样深的眼,必须有长五百毫米以上的钻杆,连轴带钻杆接在一起长度将近一米三。可是,崔英杰用的车床床面短,这种长轴根本没法打眼。到别的床子上去加工,往返太费时间。崔英杰不断琢磨,想出了好几个方案,最后从中挑选了最好的一个。在干活过程中,他又发现加工轴时“活转钻头不转”的办法不好,就改为“活件固定、钻头旋转”的办法;以后又听取了别人的倡议,解决了加工时钻杆发抖的问题。结果,钻一个五百毫米深的眼只用二十分钟,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二十多倍。
帮助别人巧干
崔英杰不仅自己巧干,而且经常主动地帮助别人巧干。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只要有机会就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动手帮助解决。他们小组旁边的齐之明小组,为了解决内圆磨床设备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实现一项“以推代磨”的技术革新,这项革新需要一种十分精密的推刀,要经过很多工序加工才能制成。崔英杰知道以后,就跑到齐之明小组说:“推刀算包给我们啦!”接着,就做了十几把推刀,还跑到别的工段请人给淬火,到别的厂请人帮助镀铬,直到经过本厂技术科鉴定,证明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才捧着刀具给齐之明小组送去。
对本厂职工这样,对别的厂也是如此。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经过天津市锅炉厂,忽然想起有一种先进卡具——稍套卡盘,正适合锅炉厂使用,当即推着自行车进厂,告诉了他的朋友、这个厂的工人刘月华。刘月华使用这项先进卡具,生产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他还利用工余时间,帮助天津市口腔病院、附近的城市公社缝纫厂,搞炊具革新,修理缝纫机。1960年,他一共帮助别人实现了六十二件技术革新,还通过操作表演,在厂外推广了各种先进技术经验七十项。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